湖南举办高校法学学科院长论坛 破解法学人才供需怪圈

2016-09-26 10:31:00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黄京] [编辑:罗铁斌]
字体:【

一边是人多“打酱油” 一边是案多人少

我省举办高校法学学科院长(系主任)论坛,探讨破解法学人才供需“怪圈”

华声在线9月25日讯(记者 黄京 实习生 屈海林)麦可思发布的《201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法学专业已连续3年就业率最低。如何加强法学学科建设,提高法学人才培养质量?9月25日,湖南省第二届高校法学学科院长(系主任)论坛在湖南师范大学举行。百余名省内外法学教育专家、业界精英汇聚一堂,探讨法学教育之道,破解人才培养难题。

法学教育大省

人才培养遇瓶颈

“全省37所本科院校中,有23所高校有法学本科专业;法学专业本科在校生达14527人,占全省本科在校总人数的2.14%。全省有12个研究生培养单位开展了法学研究生教育,全国38个法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中,我省有4个,与上海并列第二,仅次于北京;在校研究生达2380人,占全省在校研究生总数的3.26%。”省教育厅党组成员、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夏智伦说,我省是当之无愧的法学教育大省。

但他同时坦言,我省的法学高等教育陷于供求不平衡的“怪圈”,一边是培养数量过剩,一边是优质人才缺口扩大。他指出,我省高校在法学教育上存在“专业定位千校一面”、“人才培养千人一面”的现象,同时在实际培养过程中,往往专注于知识讲授,缺乏“学徒式”的业务能力传承和“做中学”的工作能力实训。

湖南师大法学院夏新华教授表示,不少法学专业学生在法院、律师事务所等地实习时,往往都是“打酱油”,很难真正接触到实际案件。但另一方面,“案多人少”也是长沙多所法院面临的难题。“如何通过教学提升人才的专业素养,从而适应业界需求,是高校必须重视的问题。”

“双师团队”

推动学生参与实战化教学

针对法学人才培养现状和瓶颈,与会的多位专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夏新华提出,针对学生实习可进行“三段六步全程参与式实战教学法改革”。他认为,实战教学可分为“庭前准备、庭中观摩、庭后提升”三个阶段,同时要构建一支经验丰富的资深法官、审判长担任的“双师团队”与学生“无缝对接”,通过庭前优选、模拟开庭、观庭听审、评庭交流、总结提升、推广应用六个步骤,让学生在角色互换和对比中寻找差距,提升实战技能。他特别提出,要以未审的真实案件作为入口,让学生面对案件的情况和办案法官一致,这样才能避免以往模拟法庭中频频出现的“表演秀”,最大限度锻炼学生法理分析、证据运用和庭审驾驭能力。

湘潭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欧爱民教授则建议,要通过“允许法硕考生填报两个以上平行志愿”、“允许本科学校拥有研究生推免资格”、“采取形式多样的外语考试方式”等,来解决法律硕士招生中的困境和难题。

夏智伦认为,在现实情况中,法务问题往往不是单纯的法务问题,还需要其他知识、能力的支撑。要培养能够应对复杂局面的高端法务人才,法学教育体系势必要跳出本学科的条条框框,引导学生开阔视野、拓宽格局、丰富知识结构,提升综合素质。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