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物语】长征路上深情故事:撑船渡河迎红军

2016-09-17 08:09:51 [来源:华声在线] [编辑:印奕帆]
字体:【

耿飚将军来信。 盘林 摄

记者 刘跃兵 通讯员 盘林

我是一封信,来到道县古城墙下寇公街蔡绍华家已20多年,全家人都把我视为传家宝。

1991年的一天,我现在的主人蔡绍华的爷爷蔡如燕,从信箱里把我接到了家中。我国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家耿飚,在我的身上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

蔡如燕同志:

你的口述信已收悉,谢谢你将五十多年前的事,还能记得清楚。杨成武将军他身体还好。我身体还好,但时不我留,也已八十有二了。特写这几个字作为回信,并祈你多多保重,全家安泰。

敬礼!

耿飚

一九九一年三月十日于北京

在我的身上,其实有着82年前红军长征路上的一段深情故事。

1934年11月,中央红军明示尽快攻占道县,确保军委一、二纵队安全渡过潇水,奔袭湘江。

11月17日傍晚,红四团昼夜兼程赶到与道县县城隔着潇水河的水南村。地方保安团早已拆除连接浮桥的铁链,把支撑浮桥的船只拉到对岸,筑起工事,妄图阻止红军。连夜激战,保安团落荒逃窜。

18日清晨,城里安静了下来。21岁的蔡如燕,和表哥黄玉祥、“老庚”王志生,悄悄爬上南门城楼,偷看对岸的情况。突然听到红军喊话:“我们都是兄弟,我们要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请把浮桥放过来……”

3人嘀咕开了:“昨晚红军在水南村住了一晚,没见扰民的事情,看来他们讲的是真的。” 黄玉祥说:“如燕,没人去,我们去撑船架桥。”

3人找到街坊邓告告、周六崽、何友友帮忙,他们满口答应。于是,6人径直到附近居民家中借晾衣服的竹竿,可听说他们要撑船到对岸,没人敢借。蔡如燕、黄玉祥把胸膛拍得“咚咚”响:“出了事我们扛,怕什么?”

拿着竹竿,蔡如燕第一个登上船,把船撑向对岸。蔡如燕多年以后回忆说,当时心里也打着鼓,毕竟不知道到达对岸后会是什么情况。只凭直觉感到对岸的红军应该比城里的保安团好。

看到船过来,4名红军战士跳下河接应。等红军战士游近,蔡如燕等把他们拉上船,脱下衣服给他们换上。离对岸越近,蔡如燕终于把红军战士看了个真切:天气寒冷,他们还穿着短裤、破衣,一脸和蔼。悬着的心放下了,蔡如燕等带领红军战士,加紧撑船,然后把25艘木船用铁链拴在一起,架好了浮桥,部队顺利过河。

来到水南村,姓耿和姓杨的首长与蔡如燕等一一握手,发给每人一本印有镰刀斧头的证书,告诉他们以后凭证书联系。姓杨的首长亲自端上饭菜,招待他们。新中国成立后,蔡如燕才知道两位红军首长就是耿飚、杨成武。

我还记得,我现在的主人蔡绍华曾问过爷爷蔡如燕:“当时怎么敢撑船去对岸?”蔡如燕不假思索地说:“我们早就对胡作非为的保安团十分厌恶了,相信赶走保安团的红军是咱们老百姓的队伍!”

相关专题:长征物语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