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首页 | 湖南

湖南文化绽放塞纳河畔

2016-08-30 08:46:01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黄晓辉] [编辑:万姗姗]字体:【  
感知中国,走近湖南。文化大省湖南,正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海外。8月27日以来,“感知中国——湖南文化走进法国”系列活动在法国举行。湘瓷、湘茶、湘绣等非遗精品集体亮相,广电湘军、出版湘军创新成果集中展示,更有湘菜大师掌勺,与法国大厨舌尖论道。一场中法文化交流的盛宴在塞纳河畔上演,文化展览,美食推介、舞剧演出……在法国刮起了湖南文化旋风。

文化展览、美食推介、舞剧演出——

湖南文化绽放塞纳河畔

8月29日,巴黎布隆尼亚宫的“感知中国——湖南文化走进法国”活动展厅里,外国友人正在观看展览。   湖南日报记者 黄晓辉 摄    巴黎布隆尼亚宫展厅里,外国友人正在观看湘绣展。记者 黄晓辉 摄

 1蒙达尔纪:向世界展示一段真实的历史

从巴黎南行百余公里,便到了蒙达尔纪。

8月27日,蒙达尔纪雷蒙特列街15号,中国旅法勤工俭学蒙达尔纪纪念馆开馆。

这座饱经沧桑的古朴建筑向世界打开了一扇有关中国故事、湖南故事的温暖之窗。

雷蒙特列街15号,曾是“中国留法第一人”李石曾的故居,也是当年蔡和森、向警予、邓小平、李维汉等革命先驱在法国勤工俭学的寓所。

在近百年前,正是这群来自中国的年轻人,在这座法兰西小城,开创了一段非凡历史。正是这幢3层200多平方米的小楼,记录了中国尤其是湘籍革命青年寻求真理的一段峥嵘岁月。

1919年3月,全国第一批赴法勤工俭学的青年几经辗转来到蒙达尔纪,湖南有43人。其中,新民学会中赴法勤工俭学的有蔡和森、李维汉、向警予和蔡畅等19人。

“他们不仅仅是读书,还收集了关于马克思主义和各国革命运动的册子,到工厂里做学徒深入了解法国社会情况,与国内的毛泽东保持通信联系,共同探寻中国的革命道路。”蒙达尔纪市法中友好协会会长王培文说。

1920年7月6日至10日,在法的新民学会会员从各地赶到蒙达尔纪,探讨改造中国与世界的目标和道路,确定了新民学会“改造中国与世界”的方针,提出建立中国新民主主义政党的主张,并建议命名为中国共产党。这就是历史上的“蒙达尼会议”。

2014年11月,这些革命先驱们的足迹,和他们万里求索的革命精神,特别是湘籍革命家身上那种“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湖湘情怀,在正在法国考察的时任湖南省省长、现任湖南省委书记杜家毫心中引起了强烈共鸣,拍板“在当年赴法勤工俭学的倡议者和领导者——李石曾先生的故居建立一座纪念馆”。

随后,由省政府外事侨务办牵头,在各相关单位的积极配合下,李石曾故居完成了历时一年多的提质改造。8月27日,在中法各界友人的见证下,中国旅法勤工俭学蒙达尔纪纪念馆正式开馆。该馆也成为湖南省唯一一座在国外建设的主题纪念馆。

馆内展览分为时代呼唤、探求真理、东方栋梁、友谊常青四个部分,主要展示20世纪20年代前后中国旅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历史原貌,突出了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改造中国与世界的时代主题、毛泽东领导新民学会组织湖南赴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巨大贡献和湖湘特色、邓小平在法国的革命活动、蔡和森和向警予在中国共产党创建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周恩来等中国共产党巴黎早期组织成员的影响以及旅法勤工俭学对于中法文化交流和中法人民友谊的历史意义等重要内容。

“为了找一辆邓小平上世纪20年代骑过的同款自行车,我们用了近3个月时间。”中南国际会展有限公司陈展负责人何强说,遍寻法国的古董旧货市场无果,最后找到一位收藏家,跑了好几趟才买下来。

见证纪念馆建成过程的王培文说,作为历史展馆,蒙达尔纪纪念馆并不追求奢华,而是通过质朴但有内涵的内容,向观众展示一段真实的历史。

今天,在蒙达尔纪,中国青年当年学习生活过的旧址已被开辟成“伟大的足迹”参观线路,各处旧址前都立起中法双语纪念牌,图文并茂地讲述着发生在这方土地上的中国故事。

法国华侨华人会主席池万升说,纪念馆落成为旅法华侨华人了解革命先辈历史,铭记前辈贡献提供了学习的好去处,激励我们为加强中法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作出新的努力。

2布隆尼亚宫:谢幕8次,观众久久不肯离去

8月28日以来,巴黎布隆尼亚宫,在这座拿破仑奠基的190岁的古老建筑里,上演着一场“湘”味文化盛宴。

“感知中国——湖南文化走进法国”活动在这里举行开幕式当日,很多法国友人和旅法华人纷纷慕名前来。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关于湖南文化这么集中的展示。”曾在长沙生活过一年多的法国人萨夏很是吃惊,没想到在巴黎再次邂逅曾让他迷醉的湘绣、湘瓷和土家织锦等湖南元素。

在各个展区,参观者看得非常仔细,不时拿起手机拍照留念。

在“魅力潇湘·大美湖南——中法摄影图片展”的“故园秋色”照片前,未曾去过韶山的萨夏却一眼认了出来,并脱口而出:“毛泽东!”而这场视觉大餐,是中法两国摄影师合作完成的。

今年5月,在省政府驻法国商务总代表文菲的联络协调下,法国摄影师凯乐、赛德克和卡海丝与湖南的摄影家一起,走进长沙、益阳、常德、张家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株洲等地,前后拍了10天。

高大帅气的赛德克在两年前和一位长沙姑娘结婚,第一次来到妻子故乡的他说,湖南真是太迷人了。回忆起古朴清雅的岳麓书院、精美雅致的湘绣、底蕴深厚的铜官古镇,赛德克说:“希望通过我的镜头,能让更多的法国人感受到湖南的山水之美、人文之美、发展之美。”

感知湖南,除了静态的镜头,还有能让人身临其境的虚拟现实视频,还有打溜子、常德丝弦、书法的表演和湘绣、捏泥人和湘茶等体验项目。

“我觉得此次活动的质量很高,既有现代元素,也展示了湖南传统的一面。”法国文化与新闻部高级专员凯瑟琳·鲁杰丽说,用“文明”概括对湖南的理解是十分贴切的。中法两国建交已经超过50年,她对湖南省的文化历史十分欣赏,认为湖南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有历史感的地方,举办这次活动的想法很棒,一定将促进中法两国的进一步交流和合作。

“谢幕8次,掌声雷动,热情的法国观众久久不肯离去。”8月28日,舞剧《君生我未生》在布隆尼亚宫连演两场,让曾多次出国演出的导演郭贝贝感动不已。

“我要和他合影。”在湘画展区,两位法国小朋友指着墙上的一幅中国儿童画作,对他们的父母说。发现记者在给他们拍照后问道:“你是中国人吗?我在学中文,汉语是未来的世界语言。”

当年,中国学生废寝忘食地苦学法文;如今,法国学生又在孜孜不倦地学习中文。12年前,王培文在蒙达尔纪森林中学开设了中文课。这所中学成了卢瓦亥省第一所开设中文课的学校,而这个学校的前身就是蒙达尔纪男子公学。

蒙达尔纪森林中学校长龚达科说,学生从高一年级开始学习中文,这是一项传统,更重要的是他们对中国特别感兴趣。

中国驻法大使翟隽说,湖南是中国农耕文明的形成基地之一。湖南的湘绣、书法、民乐等为法国人领略中国文化打开了一扇窗。通过举办“感知中国——湖南文化走进法国”活动,将中法文化的精彩、丰富和深邃,更好地呈现给对方。希望两国人民藉此能够更好地走近彼此,感知对方,增进了解,加深友谊。

省外事侨务办主任肖百灵说,这次湖南在法国举行的系列活动,是推动湖南文化“走出去”的重大举措,这样的交流是润物无声的,真正做到了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走到民众心坎里去。相信所传播的文化种子能生根发芽,为中法文化交流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3华天中国城:湘菜烹出热辣鲜香

法国料理是西方最具影响和特色的烹饪方法之一。

以香辣闻名,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湘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

8月27日,“湖南味道——湘菜美食品鉴会”在巴黎华天中国城酒店举行。东西对撞、中法结合,在塞纳河畔烹制出了“湘”味十足的热辣鲜香。

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湘菜,是湖南的一张名片。湘菜在味型多样的中国是最受欢迎的菜系之一,其网点数居全国第一。近年来,随着中国餐饮文化的不断输出,湘菜也代表中国菜纷纷亮相世界各国。

品鉴会上,湘菜大师们用法式大餐的优雅,传递着热辣辣、香艳艳的湘菜文化。

前菜:风味萝卜皮、浏阳火焙鱼、沅江芦笋、益阳皮蛋拌烧辣椒、洞庭甜藕、武冈卤香干。

主菜:翡翠三鲜羹、毛氏红烧肉、东安鸡、鲊辣椒炒龙虾、小炒黄金牛肉粒、剁辣椒蒸龙利鱼、白玉菇时蔬扒。

点心:湖南特色小吃葱油饼和糖油粑粑。

湘菜大师、韶山宾馆总厨徐大斌说,这份菜单包括了“毛氏红烧肉”“东安鸡”等多份海内外知名度高的特色湘菜,也有“浏阳火焙鱼”“沅江芦笋”等湖南多地的风味小吃。他说,考虑到法国食客的偏好,有些菜品也做了改良,像剁椒鱼头就用了去骨的龙利鱼,做成的剁辣椒蒸龙利鱼,更加符合当地口味。

初次品尝“毛氏红烧肉”,法国食品文化协会的派力克仿佛看到了艺术品,拿出相机从几个角度把它拍了下来。不太会用筷子的他把红烧肉送进嘴里咬上一口后,边嚼边不住地点头:“非常好!”

法国有机厨艺的创制者尚·佩丹也对红烧肉赞不绝口。他说,湘菜红烧肉肥而不腻,烧的很嫩,做到了色香味的完美结合。

法国国家烹饪协会会员、厨师尚·皮埃尔·柯律蒙认为,湘菜和法国菜有相似之处。食材上,每个产区都有自己的特色。而厨艺上做法都比较清晰,能够从每一个菜品中吃出食材自身的鲜美。曾经创制过麻辣鹅肝的他,计划一定要去湖南:“好好吃几顿地道的湘菜,争取开发出几款湘菜法餐。”

湖南华天实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纪明说,华天一直力推以“湘菜”为代表的湘文化,希望通过努力,让世界认识、进而热爱湘文化,更加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多彩,提升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

湖南文化“走出去”

大事纪略

宝岛刮起“湖南风”

2013年9月18日至22日,“2013湖南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合作周”在台北举行。这是湖南首次在台湾举办的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主题的大型交流活动,期间成功举办了湖湘艺术精品展示、湖南电视优秀节目展播、湘台文创产业合作研讨会等活动。

湘书、湘绣、湘茶、湘瓷等湖湘文化精品展览惊艳亮相,在宝岛台湾掀起了一股强烈的“湖南风”。合作周期间,湘书、湘绣、湘茶、湘瓷、湘影等5个板块的展览共开展专场表演48场次,接待观众逾1.8万人次,签名留言约2200多条,表达了台湾民众对湖湘文化的喜爱、对湘台文创产业合作的热切期待、对两岸和平发展的由衷期盼。

“文化湘军”惊艳曼谷

2014年12月6日至8日,泰国曼谷诗丽吉王后国家会议中心成了“湖南文化走进泰国”的大舞台。

走进富丽堂皇的展厅,琳琅满目的湖南文化产品,美不胜收。走过“绣”,惊叹湘绣的神奇;走过“茶”,品味湘茶的幽香;走过“瓷”,感觉湘瓷的精粹;走过“影”,向往湘土的壮美;走过“书”,触摸湘书的魅力;走过“画”,凝视湘画的雄浑。除了“绣茶瓷影书画”,还有菊花石雕、土家织锦、凤凰蜡染、油纸伞、滩头年画、苗族银饰、踏虎凿花等特色展示。

“湘绣太美了,瓷器太漂亮了,书法家太酷了。”活动期间,泰国掀起一股“湖南文化热”,展示了“文化湘军”的雄厚实力。

湘韵悠扬,叩开联合国大门

2016年1月4日晚,纽约联合国总部大厦里响起了湘韵十足的常德丝弦,“这里是湖南——湖南文化走进联合国”展览在此拉开帷幕。

此次展览是湖南首次在联合国总部举办的文化宣传活动,也是迄今为止在联合国总部大厦举办的屈指可数的各国地方性展览。展览分自然篇、人文篇、发展篇三部分,以图文并茂、声影结合等方式,多维度地展示了湖南的景色风光、文化风韵和当代生活,活动现场还安排了常德丝弦、湘绣以及茶道表演。

湖湘文化飘香纽约

从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到纽约洛克菲勒中心彩虹厅;从哈德逊河畔,到贾维茨国际会展中心,纽约的猴年春节增添了浓墨重彩的湖南元素。

2016年2月6日至10日,第二届“欢乐春节·艺术中国汇”纽约跨年系列活动在美国纽约举行。纽约贾维茨国际会展中心内,人潮涌动。湖南的艺术作品、湘酒、湘茶等展台前,不乏驻足欣赏的艺术家和寻求合作的企业家。

2月6日晚,在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举办了“湘味迎春团圆餐会”,中外嘉宾在吃湘菜、品湘酒的同时,听湘曲,看文琴表演,感受火辣辣的湖湘味道。团圆饭后,浏阳烟花在纽约哈德逊河畔84号码头璀璨燃放。15分钟的烟花表演中,熊猫、金丝猴两个主题形象,在著名音乐家谭盾为焰火晚会创作的乐曲中,以多种形态向全球人民拜年。

(记者 李国斌 整理)

湘法友谊“关键词”

记者 黄晓辉 整理

关键词:历史

蒙达尔纪见证中共历史

中国共产党老一代领导人中很多曾在法国负笈求学。

上世纪20年代,约300名中国学生在蒙达尔纪勤工俭学。湖南籍人数较多,其中著名的有蔡和森、蔡畅、李立三、向警予、李维汉、李富春、何长工等人。

这批头脑清醒、志向远大、“真心求学、实意做事”的知识青年,在蒙达尔纪讨论“改造中国与世界”的道路,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信仰,提出了建立革命政党的大胆主张。他们在蒙达尔纪进行革命宣传,并凝聚、积蓄革命力量。

关键词:血脉

图卢兹东南亚移民迁自湖南

上世纪80年代后期,法国巴黎大学华南人类研究所和法国远东学院一些学者在法国图卢兹一支东南亚移民族裔中发现了一本《又到梅山36峒游念》的巫教手抄本经,内容是表述瑶人死后灵魂需回梅山认祖归宗。

由此可以追溯到古梅山的中心地带——湖南中部地区,尤其是新化、安化、冷水江、隆回一带。中国人讲究“落叶归根”,定居图卢兹的东南亚瑶族移民至今还保留着为过世老人举行“梅山法会”仪式的习俗。

关键词:美食

各成体系,孕育鲜明性格

“民以食为天”。每个地区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饮食习惯和味觉倾向,并各自将这些精妙的技艺发展成了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法国料理是西方世界最具影响和最具特色的烹饪系统之一,而湘菜是中国著名的八大菜系之一。

法式大餐体现的是法国人的优雅。热辣辣、香艳艳的湘菜文化,则表达了湖南人的辣椒性格、辣椒劲头、辣椒情谊,塑造了湖南人热情豪迈、拼搏坚毅的品格。

关键词:交流

走近彼此,感知对方增进合作

湖南和法国的友好关系源远流长,中国第一任驻法公使郭嵩焘就是湖南湘阴人。

从1991年法国中央大区和湖南省建立友好省区关系开始,至今湖南与法国已结友好城5对。

截至2015年,法国在湖南投资项目共计42个,实际利用外资1.43亿美元;湖南在法国投资的企业共4家,对法进出口贸易总额1.45亿美元。此外,2014年中法建交50周年大型系列活动,“发现法国”之湖南师范大学站活动、2016年中法文化之春等系列文化交流活动成功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