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水思源 祝福《湘江》

2016-08-12 08:50:25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欧阳斌] [编辑:万姗姗]
字体:【

湖南省政协副主席、省文联主席欧阳斌

记者 赵持 摄

□欧阳斌

很高兴参加湖南日报三个《湘江》融合创新一周年活动,感谢湖南日报社对湖南文艺工作的支持。

我觉得,这次活动具有标志性意义,标志着“初战告捷”。湖南日报创新融合三个《湘江》,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表现,是“文化自信”的具体实践。一年来,三个《湘江》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将阳光的、正面的、亲切的内容传播给广大读者,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都是好的。

三个《湘江》融合创新周岁的座谈,为什么嘉宾云集?我理解,大家到这里来,是来表达祝福,是来相互支持,是来共谋发展。

我们之所以前来祝福,是因为湖南日报有着67年光荣历史与传统。作为党报,三个《湘江》创新融合,是“老树发新枝”,绽放出耀眼的时代嫩绿。

作为曾在湖南日报工作的一名老报人,我见证了湖南日报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现在则是它的忠实“粉丝”,每一期报纸,包括《湘江》周刊,我都会认真阅读;我也下载了新湖南客户端,其中的《湘江》频道在推介湖南文艺名家精品方面,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据反映,《湘江》微信公众号为广大读者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悦读方式。可以这样说,三个《湘江》正在成为“文艺湘军”重要的创作园地和传播平台。

本月下旬,我将赴京列席全国政协常委十七次会议,并就“发挥好新的文艺组织和文艺群体作用”专题作简要的口头发言。三个《湘江》的创新融合发展中体现出来的开放包容的态度、灵活高效的运营机制,使我对新媒体、新的文艺组织和文艺群体有了新的认识,为我做好发言准备提供了重要的实践支撑。

之所以相互支持,是因为支持从来都是相互的。今天我高兴地看到,省文联与湖南日报正式形成战略合作联盟,唐浩明、王跃文等知名作家也与湖南日报签署了文学百家合作协议。这是一种汇合、这是一种融合、这是一种整合。我赞同这种与时俱进的汇合、融合和整合。今天的会议,我们各方各位都站在一个合作的新起点,湖南日报等主流媒体将更加有力地推介好“文艺湘军”;湖南文艺界也将更加有效地用好三个《湘江》等主流平台,积极发声,从而共同取得1+1大于2的积极效果。

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样的融合发展有助于续写“文艺湘军”和“传媒湘军”的新辉煌,湖南的文艺人才和精品力作也定将如滚滚湘江,源源不竭。

之所以共谋发展,是因为发展才是硬道理。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现在可以说是开了个好头。但中国还有另一句俗话,“行百里者半九十”。这就告诉我们,为了走得好,走得稳,走得久,需要发挥好团队精神,共谋未来发展。这当然需要从发展规划、评价机制、保障体系等方面用心设计,但我更看重的是如何从当下成功的启示中汲取灵感和力量,从而顺势而为,乘势而进。比如湖南日报最近对“新乡贤”的一系列报道,我看就很有效果。当然,新媒体拥有多样的传播渠道、迅捷的传播速度和众多的受众群体,更新换代快,可以说,“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我们需要在与受众、与市场的良性互动中,探寻发展规律,把握发展方向。这一点,应该在日常运作中持续地坚持下去。

我想顺便说明的是:今天,也是我第一次以作家身份签订合作协议。尽管我1973年就开始发表作品,1980年加入了湖南省作家协会,1993年又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但是多年来,我从未正式使用这一身份。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我更看重本职工作。我参加工作以来换了18个岗位,每一个岗位,我都恪尽职守。读书写作只是工作之余的一种润泽心灵的精神生活。签约之后,请大家放心,我的“主业”仍然是写“老兵新传”,当好文艺界的服务员;还有一点是,我没有很多有影响的作品,说白了就是个业余作者。今天使用这个身份,其实际意义也就是作为湖南日报的老报人来凑个“份子”,兢兢业业当好湖南文艺百花园中扶助红花的一片“绿叶”。当然,更深层的动因在于,湘江是我的故乡。饮水思源,我作为湘江中淌流的一滴水,只有汇入湘江,奔向大海,才能永不干涸。这也是“乡愁难舍,老马识归”的另一种解读。

刚才,祖烜同志讲话中提到了“秋风万里,湘江北去”,我听了以后,很有感触。我们的湘江,是理想之江。1919年7月14日毛泽东在长沙创办了《湘江评论》,开启了伟大的理想之航。我们的湘江,是哲学之江,周敦颐、王船山已无可争议地成为中国哲学史上两座高峰。我们的湘江,也是文艺之江,从屈原到齐白石,在上下求索中求新求变,不断地绽放出鲜活的文艺之花。当然,我们的会议选择在湘江新区召开,我理解,是不是也含有听涛改革开放之意?

缘此,我们相聚湘江之畔,以示不忘初心,以利继续前进。我愿意和大家一起思考,我们为湘江做了些什么,我们还将为湘江做些什么?

(此文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省文联主席欧阳斌2016年8月10日在三个《湘江》融合创新一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