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兴区奏强音 湘潭经开区进行“六大改革”

2016-07-25 08:50:05 [来源:华声在线] [编辑:金灵]
字体:【

改革兴区奏强音

——湘潭经开区进行“六大改革”纪实

华声在线7月24日讯(记者 曹辉 蒋睿 徐慧 王宁)日前,国家级湘潭经济技术开发区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报告出炉,一组数据令人欣喜:全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842.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02.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1%和21.4%。经济总量在省内主要园区中排名第三,较去年同期上升一位。

是什么力量助推着湘潭经开区一路“高歌猛进”?7月24日,该区党工委书记孙银生接受采访时说:“我们从机构、人事制度、绩效制度、投资管理体制、财政预算体制、平台公司着手进行了‘六大改革’,旨在提升办事效率,营造了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

从繁变简——

办事速度“跑”得快

“从准备报材料到拿到批件,以往至少需要跑6个部门,花费一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现在集中受理后,仅用了8个工作日就能办妥!”前不久,湖南桑顿新能源磷酸铁锂项目负责人拿到项目立项手续批复说:“行政服务流程集中受理全程代办比以前更加省心、省时、省事了。”

湘潭经开区企业(项目)服务中心副主任张楚舒介绍,年初他们启动了“集中受理全程代办”工作,将原本分散于发改委、环保局、国土局等多个部门的行政服务事项,全部集中到企业(项目)中心服务大厅统一窗口进行初步受理,再由后台各责任部门分类代办,并安排一名服务代表对企业审批事项进行全程跟踪,从“企业找部门”变为“部门代跑腿”。

“集中受理全程代办”是该区推行“大部制”机构改革的一个缩影。

为打通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壁垒”,该区将管委会20多个部门整合为2个委员会和6个大部,由管委会分管领导兼任大部部长,根据授权,直接行使一定的决策权,解决了大事小事层层请示,决策、执行链条拉得过长问题,从而加快了各项审批事项的效率。

企业发展——

释放部门与人的活力

“目前,我们正在筹备的商业地产项目‘邻里中心’正在选址,只要地址一确定项目便可立即上马。”湘潭九华经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喻芳介绍说,这是公司改革后进行的首个市场化运营项目,未来他们将按照“依赖经开区,服务于经开区,独立于经开区”的总体思路,通过租赁、销售经营性资产、为资产提供增值服务等方式获取经营收益。

作为与湘潭经开区一起“成长”的融资平台公司,其扮演的角色是整个园区“钱袋子”,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园区的开发建设速度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面对融资难、融资贵的大环境下,该区一直在寻找一条增强投资公司的“造血功能”, 能通过市场化手段为实体企业输血的途径,实现投资公司与园区实体经济的互动双赢。

喻芳说,公司将通过股权投资、基金投资、创投风投等方式与企业开展合作;通过参股、控股实体企业获取经营收益,开拓自身经营业务;通过向企业提供融资担保、小额借贷等金融服务获取收益,增强了向园区的“输血”功能。

向企业化革新的还有人事制度和绩效制度。

“在人事、绩效改革中,我们坚持的是去行政化思维,遵循的是现代企业人事管理理念。”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伍石元介绍。今后,该区将实行全员聘用、以岗聘任、以岗定薪、以绩效定报酬、动态管理等人事管理和绩效考核的办法,完善晋升机制、退出机制,做到薪随岗变,贡献与报酬相一致。

精打细算——

管好自己的“钱袋子”

“出台投资管理的‘十项规定’(《湘潭经济技术开发区政府投资管理十项规定》),就是要形成一个互相制衡、分工合作、监督到位的机制体系。要让管委会干部职工、投资人、项目施工单位都知道来九华施工,环境是公平公开的。”孙银生表示。

经开区开启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发布了“投资管理最严十项规定”。 从制度层面预防了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等“三超”情况的发生,防止部分施工单位低价中标,决算时大幅度要求增加结算金额等情况。

与此同时,湘潭经开区深入推进财政预算改革。通过加强预算管理,强化预算约束作用,建立全口径预算编制,所有收支纳入政府预算管理范围。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盘活财政存量资金,集中财力保障重点支出。

据统计,该区2016年上半年完成政府采购项目141项,预算金额1943.37万元,实际结算金额1778.83万元,节约资金164.54万元,资金节约率为8.5%。1至6月的数据显示,管委会各部门三公经费总计54.67万元,减少18.5%。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