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富带后富】谢玉辉:融化贫困的"冰山"山村焕然一新

2016-07-23 08:40:48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彭雅惠] [编辑:万姗姗]
字体:【

在新化县曹家镇水竹村,谢玉辉将加工贸易引进了偏僻的贫困山村,8年过去了,山村面貌焕然一新——

融化贫困的“冰山”

7月11日,新化县曹家镇水竹村鑫盛手袋公司,谢玉辉(右二)在指导村民加工手袋。    湖南日报记者    赵持 摄

记者 彭雅惠

新化县城往东北17公里,大山深处有个水竹村,贫困之名曾远近皆知,如今却因富裕而全县闻名。

7月盛夏,记者沿着8米宽的环村公路走进水竹村,炎炎烈日,山风热辣,举目所及,小楼成群,太阳能路灯组成“仪仗队”,延伸到每一户人家门前。

“只怕新化县城都没我们村好。”有村民如此评说眼下的日子。

向村里捐了200多万元,也没有改写穷字

只有夜晚,看着成群小楼里透出密密麻麻的灯光,你才敢确信水竹村是个有2700多人的大村。整个白天,村道上人迹罕见,家家户户都异常安静。

“你往厂里去,只有那热闹。”村里老人朝村最高处指指,一座占地万余平方米的工厂十分抢眼,三层楼的厂房颇具规模,周边食堂、宿舍楼、值班室一应俱全,厂门外有铸金大字“鑫盛手袋工艺有限公司”。

公司是水竹村村委会主任谢玉辉创办的。

27年前,谢玉辉也是水竹村的一个“穷光蛋”。不甘心受穷,他借了50块钱,南下东莞,从打零工起步,白手起家,1997年,创立东莞鑫盛手袋工艺公司做加工贸易,村里人笑说,谢玉辉穷怕了,所以给公司取名“鑫盛”。2002年后,公司年产值超亿元,并连续被评为东莞的“明星企业”。

对于重情的人,乡情是断不了的。从打工第一年赚到钱,谢玉辉就开始资助困难乡亲,借款从三五百到几千、几万元不等。“当老板以后,家乡修路、修敬老院、建学校,需要捐款,我基本有求必应。” 2001年,村里要修一条7公里的公路,希望他赞助5万元。当时正逢公司遇到低谷,谢玉辉所有可用资金不足30万元,但他还是挤出5万元资助村里。

到2007年时,谢玉辉向家乡捐款累计达200多万元。但这年,一件事刺痛了他。他回老家小住,村里一个小孩竟上门借盐,说家里没钱买盐了,并说得等他爸爸打工回家再还。

“我心里真难受,钱给得不算少了,但村里的穷字并没有改写,当时就想,仅靠捐钱不能改变贫困。”

于是,产业扶贫的想法在谢玉辉心里萌发。

偏僻的老家有了“鑫盛”,贫困的“冰山”融化了

早上8点,鑫盛手袋公司员工们已经忙碌起来,裁料、下料、配线、打扣、缝合、修边、检验,最后包装,工人们手上功夫飞快,发货区已经堆满了密封的纸箱,这些产自山村工厂的时尚女士皮包将销往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一名正在缝纫的女工告诉记者,村里有近700人在公司上班,几乎集聚了全村青壮年,加上周边乡镇的劳动力,共1000人左右,“工资计件,每月最低有2700元,最高有近4000元。”开工8年来,村民们一直认为“到鑫盛做事”很牢靠。

樱桃好吃树难栽,对于谢玉辉来说,他不太愿意回忆搬公司进村的种种艰难。

2008年,水竹村村支两委换届,村里向谢玉辉发出邀请。在乡亲们期盼的眼光中,谢玉辉当选水竹村村委会主任。

“我很清楚乡亲们对我有什么期望。”谢玉辉考虑,自己文化水平不高,所熟知、有把握的只有手袋这行,权衡之后,他决定将东莞公司规模缩减,保留采购和销售业务,生产部分转移回老家,“我的想法是形成一条东莞接单、老家生产的工业兴村之路。”

很快就有人质疑,谢玉辉转移产业只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利润,他笑笑:“谁会为了省钱把产业转移进不通路、不通水、不通高压电的山村里?”

为了运建筑材料进村,谢玉辉出资120多万元,修通了水竹村通往镇上的公路。通路那天,村民兴奋得把谢玉辉从公路起点一路抬回村里。接着召开全体村民大会,劝说乡亲们流转土地进厂务工,由于全村没有熟练技工,谢玉辉又花钱请人来专门培训。工厂建成后,再出资通水通高压电……

公司在水竹村投产当年即实现盈利,基本保障了村里每一户家庭有人就业,并吸引了大批劳动力回村。

谢玉兰曾是村里最穷的贫困户,上有80多岁的父母,下有两个读书的孩子,弟弟因病去世,其小孩也由谢玉兰抚养。全家7口人唯一生活来源是丈夫打零工所得,“穷得连饭都没吃饱过,好多次我都想一死了之。”2008年后,谢玉兰到村中工厂上班,年收入近4万元,全家脱离了贫困,她有说不出的舒心。

邻居罗彩云家刚刚建好一幢占地180平方米的四层楼房,她是谢玉兰的工友,丈夫在鑫盛东莞公司开车,这是水竹村最常见的“双职工”模式。据她介绍,近五年来,村里十户有九户建起了小楼。

贫困的“冰山”融化了。回村8年,谢玉辉帮助水竹村788人脱贫,村民人均年收入由2000元增加到13000多元,全村储蓄余额过千万。

让全村人都稳定、长久富裕,还要更多法子

“工厂在鼎盛时期,有1200多工人,这两年少了些。”鑫盛公司经理李福松说,外贸加工这行得“看别人脸色”,也就是要看全球经济的好坏。

谢玉辉也看到了这个问题。过去几年,他先后在水竹村创办了昌盛养殖公司、鳄鱼养殖场,在县城成立了鑫盛医药公司,在镇上的工业园投资建起了娄底亿利电化有限公司,希望能多产业发展。现在,村里1200亩水田和2000亩山林全部实现流转,开发了蔬菜种植基地、油茶种植基地、中药材种植基地。

“让全村人都稳定、长久富裕,还要更多法子。”谢玉辉说。

今年,由政府、村民和谢玉辉共同投资500万元创建的水竹完小建成交付使用。

“这样做,一来让孩子能上个好学校,为他们将来致富打下基础;二来让村民有条件上培训课,多学一些谋生方法。”当记者追着他采访时,谢玉辉正打算去检查教室情况。穿过操场时,夕阳的余晖照在他身上,影子拖得老长。

名片

谢玉辉,46岁,娄底新化县曹家镇水竹村人,东莞鑫盛手袋工艺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现任新化县人大代表、娄底市政协委员、水竹村村委会主任。

扶贫成绩单

1 2008年返乡创业,累计投资约3亿元,先后创建鑫盛手袋工艺有限公司、鑫盛医药公司、昌盛养殖公司、娄底亿利电化有限公司等,依托公司,大力实施产业扶贫,8年帮助水竹村788人脱贫致富,并通过土地流转、吸纳务工等方式,带动周边地区共同发展。

2 从1998年至2016年间,累计捐款近500万元,用于资助贫困学生、乡村公路建设、敬老院建设、学校教学设施改建、受灾地区救助等。

乡亲们“说”

水竹村村民罗加会:谢老板为我们吃了大亏,我们都记着,从心里感谢他。

鑫盛公司女工谢玉兰:他是我们全家的恩人。

水竹村村委会副主任谢伦生:我们这辈人要感谢他,村里的下一辈人也要感谢他。

记者手记

  心的力量

彭雅惠

“您为什么要回乡创业扶贫?”几乎每个记者都会问谢玉辉这个问题。

“因为以前村里人见我的第一件事就是借钱,我被借怕了。”谢玉辉似笑非笑。

于是,大家都不当真,觉得谢玉辉在开玩笑。其实,谢玉辉是认真的,他害怕的不是村里人来借钱这件事,而是对这些他从小就熟知的人们都过得如此穷困感到痛苦。

当隔壁小孩来借盐,谢玉辉说他想起了自己小时候没盐吃去挨家借的不堪。当村里小伙子外出打工找他借路费,谢玉辉说想起了自己不到20岁时揣着50块钱前往东莞闯荡的凄凉。

所以,谢玉辉认为自己有些能力时,选择回乡创业扶贫,就是很自然的事。

对家乡对乡亲爱得深 ,才会不计代价地回报这片贫穷的故土,才会殚精竭虑地为村里的下一代谋划未来。在村里行走,谢玉辉能说出每一户人家有几口人、几个劳动力、收入来源是什么、收入有多少,整个村已经装在他心里。

当整个村子都熟稔于心时,深沉的爱,尽在不言中。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