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水追寻 三湘先哲

2016-06-24 09:03:10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周佳] [编辑:万姗姗]
字体:【

李达故居

吕振羽故居

周敦颐故里濂溪晚霞

 

湖南印象微信公众号

他们在中国从古至今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们在5月召开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被习近平总书记专门提到。

他们是人们在黑暗迷宫中彷徨时头顶的星空,他们是毛泽东、周敦颐、王夫之、魏源、李达、翦伯赞、吕振羽,七位湖南籍先哲名家。

今天,请跟随湖南印象,溯源三湘四水,追寻智慧之光。

文/周佳

毛泽东 韶山冲里走出的伟人

寻访地 韶山故居、东山书院、湖南第一师范

路 线 长沙—长娄韶高速—韶山高速—韶山大道—韶峰路—毛泽东故居—X306—大将中路—书院路—东山书院—长娄韶高速—湘江中路—南湖路—书院路—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旧址

屋前荷塘含苞待放,屋后青山茂林修竹,青瓦顶、黄泥墙、凹字形的低矮木砖房陈设简朴。出生在韶山冲这座农舍里的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他写出了《矛盾论》、《实践论》等哲学名篇,最终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

伟大的毛泽东思想源头在哪里?

最早的启蒙应该是17岁那年他考入了湘乡东山学校,如今的东山书院。正是在这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屋宇轩昂的学校里,他接触到了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改良主义思想。而影响最深远的还是在湖南第一师范的时光。循着琅琅书声,穿梭在庭院相接的楼栋之间,毛泽东在一师范求学、任教及从事建党建团等革命活动的展厅和纪念地将会告诉你一切。

千年学府岳麓书院里“实事求是”的校训深刻影响着他;橘子洲头,他与同伴“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潮宗街长达400多米的麻石路上他建立文化书社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新文化;长沙市博物馆里典型南方风格民居的清水塘22号有他与刘少奇、李立三等许多同志探讨的痕迹……不停息地追求进步和光明,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周敦颐 楼田莲香熏染的理学鼻祖

寻访地 道县楼田村、月岩、汝城濂溪书院

路 线 长沙—岳临高速—厦蓉高速—道贺高速—G207—道州南路—道州中路—X068—楼田村—X068—月岩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只需寻着一缕莲香,你就能找到理学鼻祖周敦颐。

沿潇水支流濂溪河往道县县城西北6公里,周敦颐的故里——清塘镇楼田村里荷香阵阵,濂溪书院正在重建。绕过村口的墓园,村内180多座明清时代的古建筑沿着道山下的农田绵延,周敦颐出生并生活了15年的故居就在其间,如今这里都是他的后裔。清洌的泉水从村后道山脚涌出汇成濂溪,如周敦颐的理学般滋润着万物。你可以从道岩溶洞里钻进去,爬出来就到了山顶,一派良田万顷的田园风光。

7公里开外,天坑月岩神秘莫测。上弦月、满月、下弦月,位置不同,你眼前的“月亮”也变幻着姿态。14岁曾筑室于月岩的周敦颐莫非是这样悟出了“无极而太极”?不敢确定,那你可前往为纪念他而建的汝城濂溪书院,周敦颐曾在这里当过四年的县令,“风节慈爱,吏治彰彰”,是中国保存最完好的濂溪书院。

王夫之 归隐草堂的唯物大家

寻访地 石鼓书院、东洲岛、湘西草堂、方广寺

路 线 长沙—岳临高速—G322—衡州大道—蒸阳南路—回雁峰—雁城路—湘江南路—湘江北路—石鼓书院—南岳高速—衡邵高速—S210—湘西草堂

在衡阳,你随处可见与黑格尔并称东西方哲学双子星的船山先生的身影。

出生于南岳第一峰回雁峰下的王夫之也许注定如这座山峰般腾空飞翔。16岁,跟随叔父来到比岳麓书院还大160多岁的石鼓书院学习,小岛书院昂首伸入湘江,在此交汇的蒸水、湘江、耒水或许曾是他思想奔流的源泉。摆渡湘江,循着寺院的悠悠晨钟,到长四华里、宽百米的东洲岛,岛上迎面就是两层楼青砖黑瓦的船山书院,由他的“粉丝”湘军首领彭玉麟捐建。

19岁,南岳72峰之尾麓山下岳麓书院就读的他受传道济民、经世致用的思想影响。现在,书院里有专祀他的船山祠。

29岁,南岳莲花峰下的方广寺前组织了他人生中唯一一次的军事冒险。如今的方广寺焕然一新,寺前山高林密,成为人们喜爱的徒步线路。

“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衡阳县曲兰镇湘西村的湘西草堂屋前有王夫之自题画像。晚年的他在这茅草屋里隐居了17年、著述800余万字,但他的思想直到他去世后两百多年才为人知晓。

魏源 私塾孕育睁眼看世界第一人

寻访地 隆回魏源故居

路 线 长沙—长娄韶高速—娄怀高速—S312—S219—X053—魏源故居

“师夷长技以制夷”,凭借《皇朝经世文编》、《海国图志》两部著作两次开启晚清学风,第一批睁眼看世界知识分子代表的魏源有着怎样的童年?隆回县司门前镇学堂湾村的魏源故居里可以探知一二。

独立于成片青色的稻田之间,清澈的金水河在屋后缓缓流淌,狮、象两山分立两岸静静守候,这座始建于清乾隆初年、两纵两横木结构的四合院就是魏源的家。整齐排放着长桌长椅的二楼私塾是他最常待的地方。看他当年“偶尔下楼,家犬追咬”时的模样就知道他是有多爱读书。一旁的卧室里,桐油灯还在那张陈旧的木桌上,细诉他挑灯夜读的那些夜晚。15岁的魏源离开这里去往邵阳县城爱莲书院求学,19岁又来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读书。漫漫求学之路对于他,正如他故居门口对联里对自己的期许一样,“读古人书求修身道,友天下士谋救时方”。

李达 探寻科学社会主义的“乡下人”

寻访地 永州冷水滩李达故居

路 线 长沙—岳临高速—泉南高速—永州大道—李达故居

参与创办中国共产党,当过湖南大学、武汉大学的校长,为宣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哲学思想作出了卓越贡献……佃农出身的李达被毛泽东称赞为“理论界的鲁迅”。

冷水滩往南15公里,绕过李达纪念广场往北走,绿树掩映下的李达故居分外清幽,唯有门前池塘里野鸭嬉戏。悬山顶、小青瓦、乡间小园林式的布局使它与四周的环境完美结合。大门左墙上,他题写的“辅仁小学”遒劲有力,这是他为在农村推广教育而创办,学生一律免费。

“不能为教育而教育。”1949年,李达被毛泽东亲自任命为湖南大学校长。如今牌楼路口校门上毛泽东应李达之邀题写的“湖南大学”一下就能将你拉回他的那个年代。当年的李达是在哪栋或古典或现代的楼里完成《<实践论>解说》、《<矛盾论>解说》的?去岳麓山脚看看吧!琉璃碧瓦、亭角飞翘的爱晚亭,一如当年它重建时的模样,也许它能给你灵感。

翦伯赞 桃花源里的史学巨擘

寻访地 桃源翦伯赞故居、乾州古城

路 线 长沙—长张高速—G319—桃花源路—人民路—S306—桂花路—S226—翦伯赞故居—杭瑞高速—包茂高速—丹桂路—人民中路—乾州古城

“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农村社会的本质是封建的生产方式”……你可知道历史书上的这些观点都是谁提出来的?是中国“新史学”主要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桃源人翦伯赞。

从桃源县城往南14公里,是有着“世外桃源”和“维吾尔族第二故乡”美称的桃源县枫树维吾尔族回族乡。放眼枫林花海,四季果园,有1万名维族人生活在这里,始建于清咸丰年间、占地18亩的翦伯赞故居低调而大方。门前的翦伯赞铜像一如他沉稳、淡然。呈“卍”字形布局、纯木结构的故居里有他激情奋斗的一生,还有自尽前他亲笔写的绝命词里透出的无奈与绝望。

在距今4200多年的乾州古城里也有翦伯赞的身影。十里古街、十里河道、十里边墙,这座南长城上曾与凤凰古城齐名的古城里清一色的灰瓦、马头墙,穿城而过的万溶江上碧波荡漾。因调研而寄居在古城里的翦伯赞曾在这里奔波忙碌,你可以去找找他曾经生活的踪迹,想象他创作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典范《中国史纲要》时的激情。

吕振羽 扶夷江边寻“红色教授”

寻访地 邵阳县吕振羽故居、塘战时讲学院

路 线 长沙—长娄韶高速—二广高速—G207—X047—吕振羽故居—X047—塘战时讲学院

他与郭沫若、翦伯赞、范文澜、侯外庐一起并称为“新史学五大家”;他是我国第一代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他是被誉为“红色教授”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吕振羽。

从邵阳县城往西南35公里,金称市镇溪田村里吕振羽故居别有风味。三层和两层高的青砖木屋分立在左右两边,两屋之间的走廊是唯一通道,门楣、窗额上满是斑驳的彩绘历史故事。

湖南大学电机专业毕业,农家子弟吕振羽梦想“工业救国”,却被现实粉碎,26岁投笔从戎。后又以笔为枪,从历史中找寻救国的武器。

离故居50分钟车程之外,扶夷江缓缓流淌,被誉为“南方抗大”的塘田战时讲学院气势恢弘地坐落岸边,对岸的芙蓉峰峰峦俊秀。这是抗日战争初期吕振羽创办的军政大学。曾是清末太子少保席宝田别墅的学院里三栋一排、共七排院房,左右水星房相连,前后过亭相接。仅存7个月的它,为革命播下了一批宝贵的火种。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当地旅游局、景区提供)

(新闻来源:湖南日报)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