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首页 | 湖南

习总书记提到的七位湖湘先哲名家

2016-06-22 09:24:10 [来源:华声在线]  [编辑:万姗姗]字体:【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久前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中,提到了中国历代许多先哲名家,其中有7位是湖南人。他们分别是:毛泽东、周敦颐、王夫之、魏源、李达、翦伯赞、吕振羽。这让湖南人十分自豪。湖南为屈贾之乡,岳麓书院享有“潇湘洙泗”之美誉,湘江是一条流淌哲学的河流。这些湖湘先哲,你可知道他们的理论影响和贡献?他们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湖南日报本期深读为您呈现。

周敦颐

周敦颐

光风霁月,理学开山

湖南日报记者 陈薇 整理

人物简介

周敦颐(1017—1073),号濂溪,湖南道州(今道县)人,北宋著名理学家和文学家。作为理学家,他是二程(程颢、程颐)之师,与二程、张载、邵雍合称“北宋五子”,世称“理学开山”“道学宗主”,其思想影响宋代以后的中国及东亚(日本、朝鲜)思想界。作为文人化的官员,周濂溪以人品高洁、作风清廉而著称,是中国古代清廉官员的样板和代表。

人物故事

周敦颐写下了《爱莲说》。他酷爱雅丽端庄、清幽玉洁的莲花,认为君子就应该如莲花一般,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20岁为官,57岁去世,期间一直为官。官职不高,资历很深。

周敦颐对自己要求很严。为官多年的他俸禄并不低,但领到俸禄后,他或散以济贫,或分送同宗族的亲戚,或用来招待客人和朋友,只要别人向周敦颐说自己有什么困难,他总是会毫不犹豫地慷慨解囊,自己及家人则过着清贫的生活。周敦颐也不偏袒亲人。他在任永州通判时,侄子周仲章来看他,想求个一官半职,周敦颐断然拒绝,并耐心地做了解释。临走时,周敦颐除送了些银两布匹给他外,还特地写了一首题为《任所寄乡关故旧》的诗。

诗是这样写的:老子生来骨性寒,宦情不改旧儒酸/停杯厌饮香醪味,举箸常餐淡菜盘/事冗不知精力倦,官清赢得梦魂安/故人欲问吾何况,为道舂陵只一般。

细细品读,方能领悟其自得其乐,旷达超脱的士人心怀。

周敦颐为人豁达正气、清正廉洁。周敦颐人生中的贵人——龙图阁大学士郑向(周敦颐舅父)十分欣赏周敦颐的才华,当郑向得到一次封荫子侄(不用考试即可得到官职)的机会时,郑向没有将这一机会留给自己的儿子,而是给了外甥周敦颐。由此,周敦颐步入仕途,掀开了人生全新的一页;当周敦颐赴命任职虔州之前,其上司赵抃曾对他产生过误会,以为周敦颐是不务正业、沽名钓誉之小人,周敦颐并未替自己出言辩解。令人意外的是,当周敦颐抵达虔州任职时,赵抃对周敦颐的态度却大为改观。原来赵抃已从一些好友处听闻周敦颐屠奸剪弊时,如同手上握着一把利斧,落手毫不留情,清正廉洁,深得民心。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赵抃亲眼看到了周敦颐的所作所为,彻底释然。他拉着周敦颐的手说:“今天我才知道你的为人啊。”自此两人结成莫逆之交。

专家点评

在北宋文人中,周敦颐的个性特征十分鲜明而突出,他既有儒家的济世安民情怀,又有道家的恬静退让风格。他的思想学术受道家的影响非常大。他一生为官,但却又向往退隐山林的隐居生活。黄庭坚将周敦颐的人格品行概括为“人品洒落,如光风霁月”。

周敦颐的清正廉洁,在北宋的文人士大夫中,绝非少见,而是十分普遍的现象。就我们所熟知的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苏轼等人来说,大都廉洁自律,有十分良好的操守。分析其中原因,除了北宋王朝在制度层面上大力提高文人官员待遇以实行“制度养廉”之外,社会环境、文化环境的变迁也是重要原因。在这一时期,崇尚“门第”出身的贵族社会开始衰退,而通过平等、开放的科举考试进入社会管理层的平民知识分子开始跃上了历史舞台。平民知识分子通过科举而晋身,以儒学为信仰对象,范仲淹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就是他们登上历史舞台后的第一次宣言。周濂溪之“廉”,对我们今天的社会文明建设依然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湖南科技学院国学院教授、湖南省濂溪学研究会副会长 周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