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寺:编织祈福纳祥的集体记忆

2016-02-22 19:38:58 [来源:华声在线] [责编:蒋俊]


华声在线2月22日讯(记者 刘玉锋)2月22日,正月十五闹元宵,长沙开福寺。

细雨蒙蒙,寒气逼人。这座迄今为止1000多年的古刹,气势非凡,古樟掩映,从时光深处散发着古韵和佛性,静坐一方,等待着来客的拜访。

清晨不到六点,售票处早已排起了一条二三十人的长队,等待着寺庙开门。一条500多米长的开福寺路,大大小小摆满了近40个香烛摊位。十几年前开始,家住开福寺附近的李涛,每逢元宵佳节,就在这里摆摊。今天,她凌晨2点多就起床了,自己拖着三轮车,在开福寺对面摆起摊位。元宝纸、香烛、佛香等等物什,价格20元到100元不等。生意好的时候,最多可做到六七百元一天。“前年元宵节,开福寺有灯会,那人山人海,这条街上挤满了人。”十几年来,她见证了这里每年元宵节的热闹与繁华。

行至开福寺门口,山门两侧的楹联“紫微栖凤,碧浪潜龙”,遒劲有力。紫薇山与碧浪湖,正是开福寺内史上有名的两大景点。可惜的是,紫微山早已不存在。开福寺内一位师父透露,开福寺始建于五代十国,楚王马殷在此设会春园,后将一部分院落赠与保宁和尚。后唐佛教兴起,保宁修筑殿堂,创建开福寺。至宋朝,开福寺达到鼎盛时期,建有紫微山、碧浪湖、白莲池、龙泉井、放生池等十六大景点。几番兴毁,这座带有清朝宫廷式建筑风格的寺庙,在民间流传有“跑马观山门”的说法。这也足以见出曾经这座寺院之广,它的兴盛与繁荣。

众多信客手握高香,在佛堂外默默祷告。湖南日报记者李健 摄

天色渐亮,雨点变小,络绎不绝的游客缓步行至寺内。有的在九龙观音许愿池里投掷硬币求心愿,有的信客未至大堂内,就放下手中的香纸用品,手握几根大高香,虔诚地跪拜在地,面对佛堂祷告。今天,家住四方坪的63岁的邹怡也赶了一个大早。每年正月初一和十五元宵节,邹怡都会提着一袋香烛用品,虔心拜佛。这个“惯例”,邹怡已经坚持了十五六年。“为亲人求个吉祥,一家人平安健康就好。” 邹怡笑着说,自己的母亲信佛,生前母亲就反复交待,要她懂得感恩,一心向善。

上午十点,开福寺给来客发放汤圆。湖南日报记者李健 摄

上午十点,大悲殿外突然聚集了很多人。一张红色长木桌、一个盛满汤圆的银白色水缸,三五名身着围裙的居士,正在这里广施善缘。信客们都赶到此处,排起了长队,先来一碗热腾腾的汤圆,以此祈福新年安康。每逢腊八那天和正月十五,开福寺都会施善缘发放腊八粥与汤圆。

烧香处烟雾缭绕,爆竹声声,天王殿、大雄宝殿等主殿人潮开始涌动。据寺庙内一位师父介绍,虽然没有具体统计人流量,但元宵节的来客,几乎是平日里的六七倍,正午时分正是来客最多的时候。怀抱婴孩的年轻夫妻、互相搀扶的老者、青春勃发的90后,三五成群的信客来到这座千年古寺,心怀虔诚,依次自觉排队拜佛。佛堂内外,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至于此,默默或大声地祷告新年有好运。侧耳之际,都是幸福开花的声音。就是这样,一代又一代人,勤恳细密地编织着人类行善向上、祈福纳祥的集体记忆。而这种记忆,不可复制,无法抹去,传承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