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扶贫+扶智 穷瑶寨变“生态村”

2016-02-17 09:26:18 [来源:华声在线—三湘都市报] [作者:杨昱 何云雄] [编辑:张梅]
字体:【

组建旅游公司,打造电商平台

扶贫+扶智,穷瑶寨变“生态村”

2016年的春节,对江永县兰溪瑶族乡黄家村的留守儿童欧阳明义来说,很特别,他收到了远在长沙的“代理家长”申亮亮托省民政厅驻村扶贫队捎来的一双溜冰鞋,兴奋得到处奔走相告。去年,省委组织部、省扶贫办确定该村为省民政厅的驻点扶贫村,以江晓军为队长的2人扶贫队就此驻扎。经过一年的驻点,扶贫队为黄家村制定了三年脱贫计划,这个小瑶寨将变身成一个集观光、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特色文明生态村落。

2人扶贫队春节忙不赢

黄家村位于江永县兰溪瑶族乡东南面,全村1095人,是一个偏僻的少数民族村。其中一半人口外出务工,常住村里的多为留守老人、妇女和儿童。

腊月二十日,在崎岖不平的山路间,瑶族人民忙着赶墟选购年货,家里的人则是忙着磨豆腐,炸果子,包荷叶,一派喜气盈盈。特别是65岁老人何修养,笑得比谁都灿烂,因为他两个在外地务工的儿子将会带着媳妇回家。

“以前家里穷,屋子非常破旧,儿子带媳妇回来,结果都给吓跑了。”何修养说,后来扶贫人员帮他们重新修补危房,还建了水渠和赠送了果苗,日子也是一天天见好。

除了给瑶寨低保、贫困户、优抚、高龄老人等帮扶对象送去慰问品外,孩子们也是江晓军最为牵挂的。他说,这些留守儿童的家境多是贫困,因长期得不到父母情感的呵护和思想认识的引导,在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存在较多问题,“扶贫”与“扶智”同样重要。

用 “互联网+”售农产品

从2015年4月8日起,江晓军就和队友踏上了驻村扶贫之路。通过近1年的观察,他发现扶贫工作最大的挑战即是当地人们固有的思想观念,“当地人的民风很淳朴,可提起致富这事,办法却不多,亟需一个智库来引导他们。”

为了帮助当地老百姓,扶贫队请来了省农科院专家现场进行指导,并免费提供了果苗。经过一番讲解,当地村民这才恍然大悟、茅塞顿开。一听到扶贫工作者要兴修道路、水利等设施,均纷纷响应来帮忙。

此外,扶贫队还组建了一个电商平台,通过“互联网+”模式,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并利用瑶乡既有的民俗文化,聘请专业教师包装了20余套节目,推出了定制篝火晚会,为当地闲散人就业创造机会。

远景规划

组建旅游公司,打造果园基地

黄家村由黄家、上村两个自然村组成,两个自然村之间有片土地被称为勾蓝瑶寨,距今有1194年的历史。这里气候宜人,又适宜果树种植,未来将会打造成一个集观光、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特色文明生态村落。

“瑶族男女能歌善舞,也热情好客,如此人文情怀,再配上自然风光,对旅游业的发展是个极大的推动力。”江晓军表示,目前他们已组建了旅游公司,将会利用好这样一个平台,振兴黄家村的经济。

江晓军表示,省民政厅扶贫队已制定了黄家村的2015年至2017年的三年脱贫计划,今后将围绕旅游产业发展这条主线,大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在“输血”与“造血”的同时,注重扶贫与扶智相结合,重点帮扶适龄学生、老弱病残和产业尖兵。

■记者 杨昱 通讯员 何云雄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