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百岁 李自健登门贺寿

2015-12-14 08:55:43 [来源:华声在线-三湘都市报] [责编:刘颖]

“南京大屠杀·湖南记忆”系列报道之三

大屠杀幸存者百岁,李自健登门贺寿

以戎瑞霞为原型的油画《忆》已初成 明年国庆在李自健美术馆展出

(本报2014年12月12日、18日曾做系列报道)

12月11日,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戎瑞霞老人(右二)和她的三个女儿合影。 记者 赵持 摄

新闻前奏

12月13日,第二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南京城里,回忆与眼泪。

91岁的幸存者伍正禧说,希望在有生之年能看到日本道歉。78年前,南京北极阁周围遍地死尸,伍正禧曾在那搬运遗体。

长沙城里,戎瑞霞刚过了百岁生日。

那年她22岁,看见邻里被杀,也从此家庭离散。

“说真的,有些恨,仍无法放下。”去年,面对记者,老人摇了摇头,此后再不言语。

12月13日,长沙冷雨。百岁的戎瑞霞老人,又想起了78年前的狼烟往事。

那年,她藏在漆黑的地窖里,躲过了日寇冰冷的刺刀。那年,出门前,她都在脸上抹着灰,低头飞快走路,也曾哆嗦着跪地求饶。

四天前,她刚过百岁生日,亲友满座,著名旅美画家李自健携太太给她贺寿。

她是长沙年纪最大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也是李自健画笔下最重要的“祖母”。她已满头白发,慈祥寡言。但当电视剧里出现日本军人时,她会直盯着屏幕,攥紧拳头,用力地从牙缝里挤出四个字:“打死你们。”

■记者 叶子君

【约定】 百岁宴上,老人守望特殊来客

12月9日晚,长沙市南景饭店,戎瑞霞静坐席上,红色毛衣映衬白发如雪。

十八桌来宾,大厅早已热闹,戎瑞霞不时向门口张望,身边两个座位空着。

四天前,小女儿汪珠珍发短信邀请李自健出席母亲的百岁寿宴,李自健回复“将携夫人丹慧亲临祝贺”。

宴席开始,两位客人如约出现,戎瑞霞笑了。除了红包和祝福,两人还为老人带来了翻拍的油画作为贺礼。

凝视着画中的自己,戎瑞霞在人声鼎沸中陷入沉静,凑上来的小女儿汪珠珍惊叹出声:“这是妈妈!”

大屠杀幸存者戎瑞霞,就是李自健油画《忆》的原型。

【礼物】 苦寻数年,终于找到您

这份特殊的礼物,李自健已埋头准备一年。

百岁宴上,李自健还和老人约定:等明年国庆李自健美术馆开馆,这幅叫《忆》的油画,将挂在第一个展厅的第一面墙上。

“去年听说李自健要来,我怕弄错,仔细问是不是十八子李、自己的自、健康的健。”回想起2014年12月与李自健的初次见面,戎瑞霞的小女儿汪珠珍仍然激动。

这位著名的湖南邵阳籍旅美画家,因创作《南京大屠杀》巨幅油画而享誉世界,也因油画的全球巡展而遭遇日本右翼势力百般阻挠与威胁,但一直坚持用画笔为真实历史代言。

他一直在寻找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为他们画像。此前七八年,他将寻找幸存者的重心放在大屠杀惨案当地。

“在南京,我见过几位幸存者,也拍过照片,但可能是因为匆忙,都没有达到理想要求。”李自健说,“没想到在长沙就有这样一位老人,这太难得了。”

去年此时,因为本报报道,李自健火速联系记者,登门雨花区社会福利中心,终于和老人见面。

【痛忆】 无法忘却的刺刀,已经初成的“忆”

李自健握着戎瑞霞的手,像去年时一样,那双手依旧枯若老藤,沉满往事。78年前,那双手的主人曾经眼神惊恐,手足无措。

《忆》画已初成。画布之上,老人白发丝丝毕现,皱纹如沟壑成丘,左手轻抚紧抿的嘴,右手捶胸,如在无声控诉。“痛,很痛,说不出的痛。”李自健说。

南京大屠杀那年,戎瑞霞住在南京新街口程阁老巷,她和丈夫结婚四年,已怀胎五月。日寇进城,城内住户惊慌四散,给公家开车的丈夫也撤到湖南,留下她在南京照顾从祖母到侄儿一大家。为不被日军发现,戎瑞霞一家藏在自挖的地窖里,用烂簸箕和稻草等掩住入口,只在吃饭时偷偷爬出。

惊险仍在。有天日军进门对着地窖一通乱刺,戎瑞霞屏着气、拖着笨重的身子与家人躲闪,惊险避开刺刀。随后,她与亲姐妹失联。

日军烧杀淫掠,戎瑞霞要往脸上抹锅灰、套上宽松袄子、装成男人才敢出门,形势稍好,她也摆过卖香烟的小摊,但时常会被日军用枪托挑翻,为活命她不得不下跪求饶。

“我想强调老人对痛苦的回忆,引发众人对历史的反思。”李自健说,为捕捉神情和姿势,他数百次为老人按下快门。

【邀约】 画作未毕,邀老人见证开馆

“奶奶,我的美术馆明年要开馆,您和家人都要过来。”李自健发出邀请,百岁寿宴上,戎瑞霞高兴应下。

画作仍在修改。12月10日晚,李自健长沙画室,他放下画笔,比划着此前不停在画布前徘徊的样子。

“我不要赏心悦目,只要震撼人心。”李自健说,“我希望观众能透过画,感受到直摄人心的力量,不能忘记这惨无人道的惨剧。”

1994年至今,他曾为不同祖母创作了多组系列画像,并将戎瑞霞的画像列为祖母系列之首,定名为《忆》。

这一年多,李自健都在忙于创作新作及筹建位于洋湖湿地公园的个人美术馆。明年国庆,新馆免费开放,为戎瑞霞老人创作的油画将在第一座厅第一面墙公开展览。

“祖母系列前面是国际高僧星云大师的画像和星云大师母亲的画像,星云大师也是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他在大屠杀中失去了父亲,他的母亲失去了丈夫。”在李自健长沙画室墙上,美术馆将来的画作布局已清晰明了,“接下来就是戎瑞霞老人的画像,此画一揭,会与后面另外七幅连成一片。”

【时光】 慈祥老人会冲电视攥紧拳头

12月11日下午4点,雨花区左家塘街道狮子山社区大女儿汪红珍家里,戎瑞霞坐在沙发里认真地看着电视剧。

老人身体康健,满头白发丛中反倒生出几缕黑发,手也暖和。

“母亲不戴帽子、不烤火,这几十年几乎没病历本。”汪珠珍说,戎瑞霞平日都住在雨花区社会福利中心,这次为庆祝百岁生日才回家小住几天。

在雨花区社会福利中心,戎瑞霞生活安静且极有规律:吃饭时配杯酒,饭后散步,一天两场麻将,偶尔抽根烟。

家人很少让她看抗日的电视剧,那些重现的镜头会揭开伤疤,勾起回忆。女儿说,那会,她才会显出和其他老人的不同:她会激动,会直盯屏幕,会攥紧拳头,会冲电视说“打死你们”。

连线

“只要活着,就一直作证!”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仅剩百余人,平均年龄超80岁

12月13日举行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上万名胸前佩戴白花的各界代表整齐肃立,只在阵列的最前方,放置了两排座椅。

夏淑琴、李高山、余昌祥、阮定东、岑洪桂、濮业良……仪式即将开始前,17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在家人和工作人员的搀扶下进场,坐了下来。

78岁的阮定东是第二次参加国家公祭仪式。1937年12月,南京被日军侵占时,他才7个月大。爷爷阮家田抱着他想回六合老家,逃难中爷爷被日本兵刺成重伤,没几天伤重去世,阮定东死里逃生。

或许没有人比89岁高龄的李高山心情更加复杂。他既是参加过南京保卫战的老战士,又是幸存者代表。老人告诉记者,他去年脑中风,但很幸运还能走路,还能来到公祭仪式上。“只要我活着,我就一直要作证。”

据统计,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仅剩100多人,平均年龄超过80岁。2014年1月至今,已有40多位幸存者陆续离世。

■据新华社

相关专题:湘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