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第八届洞庭湖(岳阳)国际观鸟节落下帷幕。在“互联网+”的新时代,爱鸟之人创新湿地保护的新思路——
洞庭湿地美,人鸟共家园
杨仕凡
这几天,“跟随鸟儿去洞庭”活动消息出现在美国人Steven的微信朋友圈,也吸引了数千人的关注目光。
由湖南日报社主办、湖南华声全媒体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全程运营的“跟随鸟儿去洞庭”活动,是洞庭湖湿地管理引入“互联网+”理念的一次生动实践。
第八届洞庭湖(岳阳)国际观鸟节已经落幕,“长江之肾”——洞庭湖湿地保护,却开启了从封闭到开放、从专业走向大众的新路子。
“互联网+”,让人人成为洞庭湿地保护者
“拍到了不少好照片,很开心。”12月11日,在洞庭湖国际观鸟节现场,一大群志愿者中,一位穿迷彩服、留着金黄色胡须的志愿者特别显眼。他叫Steven,今年61岁,来自美国,在长沙当英语老师已有4年。说话间,他发了几张图片到微信朋友圈,一会儿就收获了十几个赞。
带上一部相机,徜徉如画洞庭,看飞鸟蔽空,听精灵天籁之声。“跟随鸟儿去洞庭”是第八届洞庭湖(岳阳)国际观鸟节的重要主题活动之一。活动招募信息发布后迅速火爆微信朋友圈,千余名中外观鸟爱好者踊跃报名,主办方从中筛选了100名成为“湿地保护志愿者”。
此次活动中,湿地保护志愿者参观了标本展览馆和麋鹿苑,观看了候鸟4D动感电影,并前往采桑湖观鸟台、大西湖观鸟台以及小西湖观鸟台,观察了300余种鸟类,其中包括国家珍稀鸟类白鹤、白头鹤、白鹳、黑鹳等。
“这次活动让人人都成为洞庭湿地保护的代言人。”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赵启鸿欣喜地说。他表示,洞庭湿地的保护需要大家一起努力,此次借助媒体“外脑”,引入“互联网+”的理念,让洞庭湿地保护走出了一条新路径。
十年观鸟,从保护区独角戏到“国际大合唱”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宋朝范仲淹笔下的东洞庭湖令人神往。作为中国首批六大国际重要湿地之一,这里景色优美,物产丰富。
据介绍,东洞庭湖的管理涉及水利、渔业、农业、海事、国土、林业、旅游等26个部门。由于职能交叉、多头管理,导致其生态保护工作成了保护区的“独角戏”。
2002年12月,省林业厅和岳阳市政府合作举办了我国大陆的首个观鸟节,至今已成功举办八届。这极大地推动了东洞庭湖湿地的生态保护。
10余年来,岳阳市通过对保护区部分核心区的封闭管理、渔民上岸、关闭沿湖造纸企业等措施,使得洞庭湖生态明显改善。东洞庭湖也被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列为全球200个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生态区域之一。联合国全球环境基金、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多个援助项目也相继落地洞庭湖。
洞庭湖生态保护的国际大合唱,让这里成为鸟的天堂,岳阳也因此荣膺“中国观鸟之都”、“最值得驻华大使馆向世界推荐的中国生态城市”等荣誉称号。“洞庭湖国际观鸟节”逐渐发展成为中国大陆地区最具影响力的观鸟品牌。东洞庭湖也成为了我国首批(6个)加入国际湿地公约的保护区,被赞誉为“长江中下游的生态明珠”,成为我国的一张国际生态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