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报业集团党组副书记、总编辑蒋祖烜致辞
华声在线12月10日讯 (记者 黄煌 潘梁平) 今天下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与湖南日报社在长沙杜甫江阁联合发布新书《地道风物·湘西》。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李栓科、湖南日报报业集团党组副书记、总编辑蒋祖烜、天下凤凰董事长叶文智共同拉开《地道风物•湘西》卷轴,宣布活动启动。据介绍,此次活动开启了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与权威专业媒体的深度融合之路。由此,中国国家地理在挖掘湖湘文化上有了湖南视角,新湖南在传播湖湘文化上有了国家高度,双方将向世人展示一个富饶幸福的新湖南。
发布会上,由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湖南省旅游局、湖南日报社共同主办的“寻找湖南 100 个最美观景点”活动同时启动。
李栓科、蒋祖烜、叶文智共同拉开《地道风物•湘西》卷轴,宣布活动启动
在湘西的地道风物中,发现一个新湖南
《地道风物·湘西》是中国国家地理首次聚焦湖南湘西,由中信出版社出版。该书刻画了雪峰山、武陵山、沅水、澧水共同的大湘西地貌特征,系统探究了湘西土家族、苗族、侗族的历史文化源流。该书创作团队认为,大湘西地区由于地理与历史的原因,在文化发展上保留了独特节奏,用迥异于普通城市的景观表现出复杂的文化肌理。在这里,传统的力量更加强韧持久,物质与文化遗存 更加多样,人们能从乡土得到更丰厚的收获。
蒋祖烜在致辞时表示:《地道风物•湘西》是《中国国家地理》和湖南日报社合作的第一个成果,彰显了《中国国家地理》的品质、湖南日报的速度。这本书也是我们第一次看到《中国国家地理》为湖南写的书。也感谢湖南省旅游局和《中国国家地理》、湖南日报社一起,合作推出“寻找湖南 100 个最美观景点”活动。他还表示,刚刚闭幕的湖南省委十届十五次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出了“建设美丽富饶幸福新湖南”。建设美丽新湖南就需要各方的发力。湖南日报社旗下的新湖南客户端作为一个拥有400多万用户的传播平台,能很好地把湖南100个最美景点推广出去,然而,湖南美丽景点又何止100,现在,我们登临杜甫江阁,就能看湘江北去,层林尽染,这就是最好的观景平台。
启动“寻找湖南 100 个最美观景点”活动
寻找湖南100个最美观景点,展示湖南魅力
湘西的地道风物,离不开人的讲述。
发布会上,湖南省旅游局副局长高扬先、湖南省文化厅副厅长孟庆善、《地道风物•湘西》顾问,湖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柳肃、《地道风物•湘西》顾问,魅力湘西总策划张建永等旅游文化专家以及湖南经视主持人马可等分享了《地道风物•湘西》的创作思路和故事,并就大湘西文化旅游保护与开发等话题进行了深度对谈。土家织锦传承人刘代娥、郴州永兴大布江拼布绣传承人何娟、长沙铜官窑技艺传承人彭望球等湖南手艺人代表讲述了自己对传统的坚守故事。
除此之外,当天活动现场启动的 “寻找湖南100个最美观景点”活动也引发了外界关注。据悉,该活动由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与湖南日报社、湖南省旅游局携手推广,活动旨在发掘、展示、传播湖南旅游资源的独特魅力,推动区域旅游和文化的发展。活动面向湖南各区县、旅游景点征集湖南“最美观景点”,通过海选、专家评审等方式,确定100个最美观景点,并在明年4月正式发布。
11月10日,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与湖南日报社在北京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仅一个月,双方就推出首个重磅活动——“地道风物寻珍,发现不一样的新湖南”活动。
活动现场,与会嘉宾一起欣赏活动视频
相关链接
关于《地道风物·湘西》
华声在线12月10日讯 (记者 潘梁平 黄煌)《地道风物·湘西》由中国国家地理原创团队倾力打造,全书分4个主要脉络,地即地生万物,记录崇尚自然的力量及其对人的影响;道即道法自然,刻画人们遵从自然规律生活并衍生出各自的文化;风即风化成典,书写千百年来世世代代的气韵传承;物即物宝天华,呈现关于物产、美食与手艺。通过脚踏实地的发现之旅,深刻挖掘并分享一个地方关于自然、文化、风俗、物产的系列故事;复兴原乡传统、寻访最佳物产、捕捉匠心民艺,分享最本真的生活方式,发现乡土中国之美。
《地道风物•湘西》主编范亚昆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这一次对于湘西的走访探寻,完全颠覆了湘西在我心中的印象,之前关于湘西,我还特地询问过一些长沙的朋友,他们给我的回答大概也是停留在闭塞、土匪、沈从文等等一些非常狭隘的空间里,但是当我真正走进这片土地后居然无数次被惊叹到,这里文化的多样性以及社会系统的发展有着自己成熟清晰的脉络,而且因为特殊的地理环境,这里的文化更迭换代速度较慢,使得很多历史的东西得以很好的保留。”
责编:蒋俊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