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世界共享腾飞新机遇
长沙县着力做好临空临铁文章,积极投身东部开放型经济走廊建设
长沙晚报记者 龙钢跃 李万寅 刘韶林 颜新武 胡益虎
这是一个快鱼吃慢鱼的时代。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交通工具的发展,地球上空间距离缩短,信息的时间差趋于消失,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发展开放型经济已经成为各国各地区的主流选择。其实说白了,开放型经济就是一种快经济,慢了就会落后,甚至被“吃掉”。
早在2013年的二十国集团峰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就提出了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倡议。随后,“一带一路”战略、组建亚投行、打造长江经济带立体走廊等一连串动作加速了“走出去”与“引进来”的步伐。作为沟通“长江经济带”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节点城市,长沙由此迎来了一轮全新的发展机遇。
去年,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守盛在长沙考察调研时,明确向长沙提出了“五个怎么办”的课题,其中之一便是“面对对外开放的新格局,长沙怎么办”。
湘江新区、东部开放型经济走廊。这“一新区一走廊”就是长沙向世界给出的答案。而处于“走廊”核心区域的长沙县,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已在这场与世界共享腾飞新机遇的竞赛之中,独领风骚。
经济全球化时代,长沙如何抓住机遇
作为内陆省会城市的长沙,相比北上广深等沿海开放城市,仍是开放型经济的“洼地”。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长沙经济总量列全国省会城市第七位,但开放型经济总量不到经济总量的10%。
在经济新常态下,深化对外开放,激发市场活力,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是实现经济拾阶而上、富民强市的好路子。要让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在新一轮发展竞争中实现赶超,长沙需要借力直通世界的高速通道,让要素、商品和服务以更高的效率自由流动。
对此,长沙市委常委会提出,要着力促开放,积极构筑国际化城市新格局,用好长沙承东启西、接南转北的优势,打通海上、陆上的开放大通道;加快规划建设,对于各类开放平台建设拿出一揽子具体举措;从体制机制上改革,从制度政策上创新,力求取得大的突破。
随着中部地区首个国家级新区——湘江新区获批成立,长沙乃至整个湖南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长沙河西490平方公里的土地,成为一片世人瞩目的热土。
而在湘江以东,在这个机场、高铁、港口聚集的区域,一条意在全面对接世界、连通国际市场的水陆空高速走廊正在加速形成,这就是市委市政府要求加快打造的东部开放型经济走廊。
“一新区一走廊”,将如一双强劲的羽翼,让长沙的经济振翅高飞。
新经济走廊,长沙县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正处于这条开放型经济走廊核心区域的中西部第一县——长沙县,以其临空、临铁的独特优势,成为打造东部开放型经济走廊的生力军。
对长沙县来说,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是发展的必然,也是沉甸甸的责任。
“中西部地区,除了成都双流,只有长沙县具备空港、高铁及高速等陆空交通动脉交会的优势地位。”长沙县委书记、长沙经开区党工委书记杨懿文介绍。
黄花国际机场,位于长沙县黄花镇,1989年首航,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发展,现已成为我国十大区域性国际航空枢纽之一,国际旅客吞吐量居于中部五省机场之首,2014年更是达到了1800万人次,出入境123万人次,入场航空公司43家,执行航线123条,通航城市达到62个。
黄花国际机场南行16公里,紧邻长沙县黄兴镇,就是高铁长沙南站,京深高铁、沪昆高铁在此交会出一个“黄金十字架”,从这里出发,1.5小时到武汉、南昌,2.5小时到广州,3小时到深圳、杭州,4小时到上海,5小时到北京,长沙与中国主要经济区和城市的空间距离大大缩短。连接机场与高铁的全国第一条中低速磁悬浮列车也即将于年底试运行,从机场到高铁站只需10分钟!在不到16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形成的空港和高铁复合交通枢纽,实现了国际国内“零距离换乘”和“无缝化衔接”。
不仅如此,在长沙县境内,京港澳、沪昆等全国南北和东西高速大动脉与长永、长株、平汝等高速公路纵横交错,形成了空、铁、路蛛网般密集的快速交通网络。
从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南时提出“一带一部”的战略定位,到市委市政府提出将东部开放型经济走廊打造成为国家“一带一部”核心增长极的中心,此乃天时;坐拥空港、高铁、高速交通枢纽的便捷,是为地利。如果再加上长沙县人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天时地利人和”,实现东部开放型经济走廊的美好愿景,应在预料之中。
长沙空港城,要做亚洲法兰克福
2015年5月8日。长沙县黄花镇谷塘村。
随着最后9栋民居的残壁在大型推土机的钢臂下轰然倒地,长沙县最大腾地拆迁工程“黄花机场东扩工程”实现“零障碍”施工。在其西边不到400米的地方,一架架涂着各种彩妆的航班飞机正在机场跑道上频繁轰鸣起降。
“我们有信心在明年10月建成黄花机场第二跑道。”湖南机场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刘国林表示,黄花国际机场目前基本达到了单跑道的满负荷容量,建设第二跑道刻不容缓。第二跑道建成后,黄花机场的旅客吞吐量将从去年的1802万人次上升到3100万人次,物流货运量也将大幅提升,还能起降空客A380、波音787等空中巨无霸机型,使得黄花机场在飞泰国、韩国、新加坡、日本、德国、美国等国的航班开通后,具备进一步深耕国际长途航班的条件,从而形成临空经济的辐射点。
而在黄花机场西面,长沙经开区东面,规划总面积54.6平方公里、总投资约54亿元的长沙空港城暨综合保税区项目,已于近日签约,与长沙县合作的为央企中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和世界500强企业中国民生银行。这既是长沙县目前最具开放型经济意义的PPP项目,也将是长沙东部开放型经济走廊中最具辐射带动力的区域。
德国的法兰克福,因为拥有德国最大的航空枢纽、铁路枢纽,而成为德国乃至欧洲重要的工商业、金融服务业和交通中心。长沙空港城从启动之初,就将自己的目标定位为“亚洲的法兰克福”。
“不靠海不靠边,发展可以靠蓝天。”长沙空港城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作为全国十强县中唯一地处中西部地区的县,长沙县既不沿海,也不靠近国境线,发展开放型经济就必须紧紧依托黄花机场,向蓝天要效益。
国际商务活动的人流、物流比的是速度,而临空经济就是快经济。以航空为核心的临空经济,事实上已逐渐成为推动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根据国际民航组织的测算,在中国机场,每100万旅客的吞吐量,就可以产生18亿元经济效益,提供5000个就业岗位。中国临空经济的“先行者”——北京临空经济区就创造了北京1/8的工业总产值和4%的经济总量。
从“平面”到“立体”,从“缓步”到“快速”。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发改委决定在全国建设一批临空经济示范区,长沙空港城有望成为其中之一。
“长沙空港城正在沿着人民东路布局以航空运输服务、物流、总部经济和临空高新技术为主的知识型现代服务业,打造现代生态城。”长沙县委常委、副县长、空港城管委会主任杨莉向记者介绍,经过几年的建设发展,区域内市政道路、给排水、供电、宽带网络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逐步完善,中国联通长沙阅读数字基地、厦门航空、奥凯航空、普洛斯物流、嘉里物流、顺丰物流、普仁医疗等一批临空偏好型服务业项目已进驻,空港城的建设发展已成雏形。
高铁大交会,带来会展大生意
2015年5月14日。雨。
长沙县黄兴镇光达村一处工地。工人老张正冒雨进行基坑支护作业。在他的西面几百米处,浏阳河的对面,长沙火车南站波浪形的顶棚清晰可见。
在这块以辛亥革命元勋黄兴和共和国大将许光达命名的镇、村土地上,一项宏大的工程正在建设中,这就是长沙国际会展中心。这个正在紧张施工的大项目地处高铁新城核心区域,占地800亩,建成后将形成44万平方米的中南最大会展群,从而结束长沙无法承接大型国家会展和大型国际会展的历史。
知情人透露,长沙国际会展中心项目选址曾经过多轮考察踏勘,全市共选取11个点,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分析论证,最终选定高铁新城片区黄兴镇,正是看中了它独特的区位优势。这里位于长株潭城市群的中心,紧邻黄花机场、高铁长沙南站、京港澳高速公路和长沙地铁2号线、4号线,是未来长沙的重点发展区域。“高铁会展区”也成了长沙县着力打造的五大功能区之一。
在现代经济中,区位决定着资源要素的配置,因而决定着一个地方的出路与命运。京广、沪昆两条横贯中国南北、东西的高铁大动脉在长沙的交会,为湖南孕育出新的区位优势,为发展开放型经济提供了又一条快捷的通道。
“我们已在由高铁长沙南站辐射形成的高铁新城区域内,大力发展物流、会展经济,再以长浏城际、地铁等轨道交通,京港澳高速、机场高速、长株高速等为主的高速形成的交融网络,连接各片区形成开放型经济走廊。”长沙县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长沙国际会展中心项目去年12月开工,拟分两期建设。目前一期工程已启动主体工程建设,预计2016年10月底竣工,届时展览面积约为20.2万平方米,可提供室内展位近6000个,成为湖南第一、中部一流,可承办国家级或国际会展的综合性展馆。
发展之梦:让长沙东西两翼齐飞
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开放型经济省市领先、产业基础已经形成、平台建设逐步完善,这些都为长沙县积极投身建设东部开放型经济走廊打下了坚实基础。
20年的深耕,让长沙县拥有了极为坚实的外向型经济基础和对外来资本的强大吸附力,一大批拥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已在此安家落户,并实现起飞。
请进来。与星沙城区相伴而生的国家级长沙经开区从成立之日起就眼睛向外,拥抱国际资本和技术,如今的经开区来自德国、日本、意大利、美国等外资企业达到百余家,其中,上海大众、广汽三菱、广汽菲亚特、博世汽车、住友橡胶等33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星沙,为新一轮发展留足了源源不断的后劲。开放经济带来国际人才流动,目前星沙每年申请临时居住证的外籍人士约6万人次,已经占到长沙的半壁江山。
走出去。20年前,长沙县迎来三一重工的入驻,抓住机遇布局工程机械业,成为中部工业强县,一度被形象地称为“力量之都”。如今,以三一、中联为代表的工程机械产业跨境物流已经占到七成。长沙县去年涌现出许多依托创新驱动发展的外贸企业,助推全县“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双轮驱动,截至去年12月,长沙县(含经开区)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共156家,已与15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往来关系,全县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30亿美元大关,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十分之一,占全市近四分之一。
搭平台。在对外开放平台的建设上,除了长沙空港城,毗邻黄花国际机场的黄花综合保税区获批指日可待。投资规模50亿元。届时,企业在综合保税区开展口岸作业业务,海关、商检等部门在园区内查验货物后,可在任何口岸(海港或空港)转关出口,无须再开箱查验。去年11月,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成功获批,使得茶叶、食用菌等生态农产品出口实现免检通关,以日韩为主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成为去年长沙县最大的贸易伙伴。部分外贸企业已在或拟在印度尼西亚、塔吉克斯坦、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阿曼开展境外投资、设立销售平台或售后服务网点。
“长沙东部开放型经济走廊前景无限,困难不是没有,关键是要看决心。”杨懿文说,东部开放型经济走廊与湘江新区将成为长沙经济腾飞的两翼,也是经济升级转型的必由之路。长沙县将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的重大战略部署,在其中发挥主力军、先行者的积极作用。
下一页:
临空临铁,长沙县打造东长沙经济“新引擎”
临空临铁,长沙县打造东长沙经济“新引擎”
开放型经济中西部第一县样本解析
核心提示
近日,最新出炉的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名单中,长沙县比去年再进一位,位列全国八强。
打开中国县域经济的地图,经济十强县中九个分布在沿海发达地区,而在广袤的中西部,领头羊长沙县蝉联唯一的县域经济至高点。
近日获批的国家级湘江新区使得长沙经济的左翼亟待振翅,而经济右翼,长沙市委市政府其实早有谋划:打造东部开放经济走廊。长沙经济未来将实现一江两岸,双翼齐飞。长沙县因处于这个经济走廊的核心区域而备受关注。
长沙县打造开放经济走廊核心区的优势在哪里?中部县域为什么点题开放经济?板块经济如何组成经济走廊?记者近日走进长沙县这片热土,探寻背后的逻辑发现,长沙县从黄花国际机场、空港城、长沙经开区到毗邻长沙火车南站的黄兴片区一气贯通,临空临铁经济这只隐形的翅膀已经初具雏形。
1 空中突破 加速发展
大视野构筑临空经济
最新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排名中,长沙县在去年位列第九的基础上再进一位,挺进八强。原本排名第八,有世界小商品之都之称的浙江义乌让出了自己的位置。
“没有想到能超越他们,义乌曾是我的学习的榜样。”刚听到这个消息时,曾带着考察团学习义乌经验的长沙县委书记、长沙经开区党工委书记杨懿文忍不住发出这样的感叹。
全国县域经济十强县,个个实力不俗。就像是武林高手过招,每前进一名都需要磨练好转型升级的内功,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翻看十强县名单,人们就会发现其中的规律:除长沙县外全部集中在以江浙为主的沿海地带。其隐含着一个重要的秘密:江浙县域经济的开放度让内地县域望尘莫及,如义乌部分小商品出口份额最高曾占到全国的六成。
长沙县赶超义乌是意料之外,但其实也是情理之中,长沙县去年就已经提出了新的目标:“瞄准最强县、改革走前列、两型做引领、争当排头兵。”长沙县正在规划功能分区,打造开放经济走廊,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比北上广深等沿海开放城市,地处中部的长沙仍然是开放型经济的洼地”。根据去年的排名,长沙经济总量达到全国省会城市第七位,但开放型经济总量不到经济总量的10%。如何发挥区域优势,打造中西部的开放经济高地?长沙县把目光投向临空经济。
国际空港城市的出现,构成了全球高端产业以国际空港城市为平台,点对点、跨洲际网状布局,在全球配置资源的大空间格局。根据国际民航组织的测算,在中国机场,每100万旅客的吞吐量,就可以产生18亿元经济效益,提供5000个就业岗位。中国临空经济的“先行者“北京临空经济区创造了北京1/8的工业总产值和4%的经济总量。
“临空经济就是在国际航空枢纽周边形成辐射,使得国际国内物流和商务活动能够高效开展流动。”杨懿文表示,临空经济区是长沙县新的经济增长极,是长沙县未来发展的新引擎。
长沙县临空经济区依托的正是目前已是8大枢纽干线机场之一的黄花国际机场。目前中国机场货运量增长最快的地区,由原来的东部地区慢慢转向中西部机场。长沙黄花国际机场的人流、物流的货运量已经连续几年实现两位数的年增长率,去年机场实现1802万人次旅客吞吐量和15万架次航班起落量,居中部地区第1位。
“国际商务活动的人流、物流比的是速度。临空经济就是快经济。”
黄花机场开通了长沙直飞法兰克福等国际航线,将长沙与外面的世界直接连接。 依托黄花国际机场,“不临海、不靠边”的长沙县向空中突破,由平面经济向立体经济转型。
位于星沙的长沙国际邮件监管中心是湖南省唯一的国际邮件互换局兼交换站。“快”字,在航空邮件的传输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在约5000平方米的场地上,几乎每日都堆满大大小小的“邮包山”。 每年3817万件国际邮件在此进出,使得黄花机场的邮件物流发送量进入了全国前十。
2 筑巢引凤 招商选资
大手笔打造长沙空港城
长沙县实施功能分区规划将全县境划分为星沙松雅湖商务区、黄兴会展经济区、长沙先进制造业区、长沙临空经济区、长沙现代农业区五大功能区。长沙临空经济区作为重点开发区域,长沙县加大财政资金对科技创新和两型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引导产业承接转移,鼓励发展先进制造业。
打造临空经济,需要巨大投入。
长沙县单笔投资最大、单次用地最多的省重点工程项目黄花机场东扩工程,总用地面积达3972亩,总投资41.05亿元。第二跑道的建设不但能使黄花机场的旅客年吞吐量升至3100万人次,其将能起降空客A380等空中巨无霸机型,使得黄花机场在飞法兰克福、洛杉矶的航班开通后具备了进一步深耕国际长途航班的条件,形成临空经济的辐射点。
从国内外实践看,临空经济区大多集中在空港周围6-20公里范围内,或在空港交通走廊沿线15分钟车程范围内,以空港为核心,大力发展临空产业,与空港形成相互关联、相关依存、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在黄花机场西面,长沙经开区东面的黄花镇片区,总投资约54亿元的临空经济核心区域长沙空港城正在沿着人民东路布局航空运输服务、物流、总部经济和临空高新技术为主的知识性现代服务业,打造现代生态城。
打造临空经济,需要创新模式。
近日,长沙空港城首期核心区建设正式启动。总规划面积54.6平方公里的长沙空港城将成为长株潭空港大都市的核心区域。
这也是长沙县目前最具开放型经济意义的PPP项目。经过一年多的洽谈和政府采购公开招标流程,长沙县引进中铁投资集团和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战略合作伙伴,以“投资+融资+城市设计+施工总承包+产业招商”为合作内容,共同开发长沙空港城首期10平方公里的核心区。
杨懿文表示:“空港城建设及长沙县城区扩容提质PPP项目,是长沙县基础设施建设和片区开发采用PPP模式运作的破题之作,长沙县将坚持规划先行、基础设施先行、引领性项目先行,全力建设长沙东部开放型经济走廊战略高地和产城融合示范区,为长沙县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发展增添新动力。”
打造临空经济,需要优中选优。
“我们将把空港城打造成‘知识型现代服务业生态城’、‘空港都市核心区’和‘产城融合示范区’。”长沙空港城管委会负责人介绍。 空港城招商不再来者不拒,而是根据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方向,重点发展通用航空服务业、临空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商贸休闲业、总部经济和生物医药等八大高端产业,并有效实现产城融合。
万卷图书可以全部储存进手机或电子阅读器里,放进口袋。目前中国全国唯一的数字联通阅读基地已经入驻长沙空港城。厦门航空长沙空港城项目一期也已经启动,将成为厦门航空公司在中部地区最大的基地公司。去年,奥凯航空湖南分公司项目、顺丰电商产业园项目、绿地长沙空港城市综合体等项目成功签约长沙空港城,签约金额达208.5亿元。随着长沙县优化产业格局步伐不断加快,空港城以现代高端服务产业、航空产业和临空型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的“两型”产业体系将日趋成熟。
而黄花镇借力临空经济发展机遇,打造省门第一镇。黄花机场第二跑道建设涉及黄花镇谷塘、金塘、鱼塘、高岸和大路5个村25个村民小组,需动迁808户。在2014年7月启动拆迁后,不到一年的时间完成了净地交付。黄花镇去年为经开区、空港城、综合保税区等长沙县34个建设项目累计腾地9000亩,动迁6000居民。创造了没有因拆迁而影响重点工程建设进度,也没有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或非正常上访的拆迁“黄花速度”。
3 立体交通 集群发展
大融合构建东部开放走廊
“长沙空港城周边10公里范围内聚集了长沙经开区、星沙产业基地、 梨工业园等一系列国家级及省市县重点产业园区和上海大众、黄兴国际会展中心等重大项目,半小时内可达长株潭核心区域,是湖南产业活动最发达的区域之一。”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李津逵教授说,将长沙空港城战略定位为长株潭空港大都市的核心区域,在于其在区位交通、土地资源、生态环境、产业基础、空港运输能力等方面具备优越条件。
“中西部地区,除了成都双流,只有长沙县位于空港、高铁及高速等陆空交通动脉交汇处。” 长沙县委副书记、县长张庆红介绍,在黄花机场南行16公里,京广、沪昆高铁在长沙火车南站形成了高铁“十字架”。
今年12月份,全国第一条中低速磁悬浮列车将试运行,走下飞机就能实现10分钟到长沙火车南站转乘京广高铁。长沙县在不到16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形成机场、磁悬浮、高铁,两点一线的立体交通网络,国际国内在这里“零距离换乘“和“无缝化衔接”。
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杜家毫在长沙考察时提出,长沙要大力发展临港、临空、临铁经济。
长沙市委市政府提出以国际水准推进机场扩建和长沙东部开放型经济发展,实现公交、地铁、轻轨、高速公路等交通方式的“无缝对接”,建设一流的生态新城,紧紧围绕航空运输业、现代服务业、临空产业三大产业,引进培育更多好项目、新项目、大项目。
长沙县规划出了自己的蓝图。 张庆红介绍,由空港城辐射的临空经济区,由长沙火车南站辐射形成的黄兴片区,将成为长沙县经济的重要支撑点,以地铁1号、3号、6号等轨道交通,京港澳高速、机场高速、长株高速等为主的高速形成的交融网络,将长沙经开区、长沙空港城、长沙汽车后市场产业群、黄兴片区为支撑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先进制造区、临空经济区、高铁会展区等功能区,发展先进制造、现代物流、加工贸易、创意、服务外包等产业,并推动黄花综合保税区等开放平台的建设。 将长沙县东部开放经济走廊打造成为国家“一带一部”核心增长极的中心。
已是武广新城的核心区域的黄兴镇曾是存在严重污染的亚洲最大硫酸锰生产基地,现在这里依托高铁新城正在彻底脱胎换骨。浏阳河畔,占地800亩的长沙国际会展中心正在紧张施工,长沙火车南站的波浪形顶棚在浏阳河西侧隔河相望。会展中心建成后将形成44万平方米的中南最大会展群,并实现产城融合。长沙农产品物流中心建成后一个全国一流的现代农产品流通枢纽呼之欲出。现代流通产业、高端服务产业和文化旅游产业,将成为驾驭引领黄兴经济转型的“三驾马车”。
而磁悬浮列车中线站点设在了 梨街道,以梨街道、干杉镇、江背镇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为依托的汽车后市场产业群也融入到临空经济。
延伸阅读
长沙县开放经济成就中西部制高点
开放型经济是资本、技术人员的跨国流动,看得见的变化来自于星沙城区不断增加的外国人群体。 而随着中西部经济高地长沙县的发展,开放型经济的版图正在悄悄变化。
在长沙经开区企业园区,在松雅湖旁的自行车道,你不经意间就可能与金发碧眼的外国人擦肩而过;在卜蜂莲花超市、长沙市八医院甚至在路边小吃店,你可能会听到夹杂了英语、日语、德语的交谈声。1992年以来,星沙与长沙经开区相伴发展,如今,随着100多家外资企业纷纷入驻,在星沙长期居住生活和短期居留的外籍人士占全长沙外籍人士的一半以上,成为长沙县升级发展的一支生力军。
国际资本和技术在长沙县也早已形成一道无形的国际洋流。长沙经开区从创建一开始就向国门外的资本和技术伸出了热情的双臂。较早入驻的中韩合资LG曙光电子有限公司等企业带来首批居留的外国人。此后,荷兰飞利浦、法国达能、日本三菱、美国可口可乐、德国博世、瑞典伊莱克斯等世界500强企业纷至沓来,现在已有100余家涉外企业在此落地生根。
2014年长沙经开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600亿元,庞大的数字后面是技术的不断升级。博世(长沙)的事业部和工程部主管克劳斯2007年第一次来博世时,博世仅有一栋厂房,“里面空得可以踢足球”。而现在博世(长沙)已拥有三栋厂房和一个研发中心,公司的收入迅速增长。随着事业部的不断壮大, 博世(长沙)研发中心副总裁舒马赫介绍,相应的研发中心也将不断扩大规模。
请进来的同时走出去。长沙县本土企业的国际化也走在前列。如今,以三一、中联为代表的工程机械产业跨境物流已经占到七成。长沙县去年涌现出许多依托创新驱动发展的外贸企业,助推全县“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双轮驱动,截至去年12月,长沙县(含经开区)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共153家,全县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30亿美元大关,同比增长18.7%,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十分之一,占全市近四分之一。
成功创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使得茶叶、食用菌等生态农产品出口实现免检通关,以日韩为主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成为去年长沙县最大的贸易伙伴。随着“一带一部”战略的实施,部分外贸企业已在或拟在印度尼西亚、塔吉克斯坦、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阿曼开展境外投资、设立销售平台或售后服务网点。
撰文 长沙晚报记者 胡益虎 通讯员 陈登辉
图片除署名外均为长沙县 供图
责编:刘颖
来源:长沙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