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故里"家风:为官做人须正直 读书致富须勤奋

2015-08-07 08:12:51 [来源:华声在线—湖南日报] [作者:杨柳青 侯珊艳 黎伟] [编辑:张梅]
字体:【

湖南日报记者 杨柳青 通讯员 侯珊艳 黎伟

穿过一片荷田,刻有“尚书故里”四个大字的石碑就映入眼帘。四周翠竹掩映,鸟语蝉鸣。沿小路往前,经家训石墙,过石狮石人石马,便见有老大爷带着小孙儿在洒扫庭院。

这里是岳阳市云溪区八一村牌楼组。400年前,明代户部尚书杨一鹏在此立家训、教子女;400年后,这里的后人谨遵“杨氏家训”,安居乐业,和睦友好,以家风促民风,“获得感”十足。近日记者慕名前来采访。

为官做人须正直

牌楼组共22户人家。记者走访发现,每家每户的厅堂显眼处都挂有“杨氏家训”。家训共十条,涵盖做人、为官、治学等方面。其中,“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官半职,应忧百姓在前”格外显眼。

“家训自祖上代代相传,后用白话文翻写。” 今年67岁的杨其凡是杨一鹏第十一代传人。他告诉记者,杨一鹏是明神宗万历三十八年进士,后官至户部尚书。他做人为官正直大义,当年留下家训,希望后人恪守正直品格,好好做人。

“从小就听父辈说杨一鹏的故事。” 杨其凡介绍,杨一鹏非常体恤百姓。在他任成都司礼时,一些在四川采办“皇木”的差吏乘机敲诈地方百姓,致使民怨四起。他闻讯后,立即命令统一价格,毫不留情地打击不法行为,赢得四川百姓的信赖。他廉洁奉公,不惧权势,崇祯年间曾上书弹劾贪污军饷的襄城长官李守锜。崇祯因此升他为户部尚书,总督漕运,兼巡抚凤阳。但他正直的行为让贪官污吏对他恨之切齿,最终遭奸人陷害。

“他的故事一直激励后人先国后家,敬忠职守。” 杨其凡说,1958年修建京广铁路时,牌楼组百姓为支持国家重大建设,自愿把墓碑的石条、石块、石墩奉献出来用作铁路建设原材料。现在,牌楼组15名在外工作的行政管理人员勤政廉政、爱岗敬业,无一人受过党纪政纪处分,受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嘉奖和记功的达26人次。

读书致富须勤奋

“杨氏家训”里,“勤”字出现2次。一是“勤劳生财,团结生义”,一是“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第一个告诉我们勤劳致富,第二个告诉我们勤奋读书。” 杨其凡说。

上世纪90年代,牌楼组里开始探索生猪养殖。一开始,组民就在自家房前屋后建猪场,不仅没形成规模,也对组里的环境造成很大影响。杨其凡将组民们聚在一起协商,大家达成共识:将养殖区从居住区剥离,整体规划、搬迁至组里所共有的山地上。

组民丁元保有顾虑:想扩建猪场,但自己的山地面积有限,怎么办?组民杨道丙得知后,主动将山地上闲置的3分地给了他。丁元保很感激,便将自己的3分水田送给杨道丙。“家训教导我们团结生义,多帮助别人也是添福添寿。”杨道丙告诉记者。

组民采取“有事好商量”的方式,很快,养殖区就建了起来。 同时,牌楼组建立“斑鸠坡生殖养殖小区”,实行统一种苗、统一防疫、统一销售的农村合作社发展形式。现在牌楼组生猪产值已突破1000万元,养猪纯收入已逾100万元。光养猪这一项人均收入就达到1万元。

“尚书故里传给我,开卷有益收获多,泛舟学海树榜样,青春韶华莫错过。”这是牌楼组小孩人人会唱的一段志气歌。组里学习氛围浓厚,每年开展读书会、征文等活动,恢复高考以来,牌楼组共走出了30余名大中专毕业生。

美丽乡村须和谐

“夫妻和,家业兴;婆媳和,受人敬。”组民杨道丙把家训贴在显眼处,进出家门就能看到,潜移默化影响自己行为。杨道丙的妻子刘梅珍6年前不幸患神经性瘫痪,生活不能自理。6年来,杨道丙一直陪伴妻子左右。每天早上,他把妻子扶上轮椅,喂了早饭就推到村里散步。儿媳黄冬连则坚持每天为婆婆刘梅珍洗脚,至今已4个年头。“家庭和,生活才美满。”刘梅珍满脸笑容。

“杨氏家族十训”第九条为“别人有灾我去救,自己遇难有人帮。”这点在组民身上展露无遗。开拖拉机的杨本贵,十多年为左邻右舍拖粮、拖农机用具等不计报酬;杨本新热心公益事业,主动为组里维修水电,20多年不间断……“邻里和,家族才会旺。”杨其凡说。

在牌楼,树木是高级保护对象。每棵树都实行挂牌保护,责任到户到人。杨其凡介绍,在这里,结婚载下“夫妻树”,嫁女载下“女儿树”,出生栽下“成长树”,上大学栽下“成材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绿了牌楼,留了乡愁。

组里环境好,大家的环保意识愈发增强。组民根据家训第一条 “黎明即起洒扫庭院要内外整洁”立下组规民约,轮流打扫入组水泥公路。杨其凡得意地说:“任何时候来到牌楼组,各个角落都是干干净净哩。”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