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母亲河一江清碧
——永州、郴州、衡阳、娄底、株洲、湘潭、长沙、岳阳八市力推“一号重点工程”直击
制图/李雅文
7月27日,“水中凤凰”水雉在湘阴东湖湖面飞翔。 吴德文 摄
湘江,湖南的母亲河。她从永州蓝山紫良瑶族乡的野狗岭走来,一路北去,途经8市(含主要支流),汇入洞庭。
多少年来,湘江哺育了湖南近三分之二的人民。湘江流域以占湖南40%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省80%的财富。同时,湘江流域也承载了全省60%以上的污染。母亲河不堪重负,一江清水总变得浑浊。
2013年9月,我省确定把湘江保护与治理作为省政府“一号重点工程”,滚动实施3个“三年行动计划”,还母亲河一江清碧。今年,是以源头治理为主的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收官之年。湘江保护与治理情况如何?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7月27日上午,湖南日报8个分社的记者同时出击现场,与当地环保部门的人士在湘江流域永州、衡阳、湘潭等8个市的重点区域蹲守,记录下了湘江保护与治理的场景和故事。
湘江源头飘扬“小红旗”
湖南日报记者 刘跃兵 通讯员 杨雄春
“各家各户,各位村民,垃圾入桶,莫倒河里,保护湘江,你我有责……”7月27日,记者走进地处湘江源头的蓝山县紫良瑶族乡桐村,见到手拿小红旗的村支书陈满生,正沿河开展环保劝导。
记者看到,从该乡野狗岭的潇水源头蜿蜒而下的山间小溪,在桐村形成一条小河。河水晶莹剔透,一眼可见到河底鹅卵石,小鱼儿悠然地游来荡去。
村主任余华文对记者说:“早些年,河里的水质可没这么好,经常有村民往河里倒垃圾。”
蓝山县湘江源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局副局长李志军接着说:“2013年,省政府将湘江保护与治理作为‘一号重点工程’实施以来,县环保、林业、水利、森林公安等部门成立了护水护林队,还组织湘江源头各村的党员干部、村民开展湘江源环境保护劝导和巡逻,保护好湘江源头水。”
陈满生介绍:“村里投入10余万元建好了有害垃圾处理房,为每家每户配了垃圾收集桶,每两天垃圾清运车上门收集垃圾。村两委干部和党员、群众代表轮流开展湘江源环境保护劝导。现在,村里实现了垃圾不落地、脏水不出门,河水又清澈见底了。经县疾控中心多次测定,河水常年保持在浑浊度小于0.5NTU,PH值7.0,未检出有害菌落,可以直接饮用。”
2组66岁的村民余荣芳曾因倒垃圾入河没少与村干部吵嘴。村里组织村民到河流下游参观后,他主动加入湘江源环境保护劝导志愿服务队。他说:“以前做得不对,让下游群众用了脏水。保护好源头水,我们责无旁贷。”
水口山:7万吨废渣已填埋
湖南日报记者 徐德荣
7月27日,在常宁市松柏镇金联村的固废填埋场,履带旁自卸车来回穿梭,一车车工业废渣送进车间的料斗,进行稳定、无害处理。之后,这些废渣被倒入依山而建的巨型填埋场。
常宁市水口山地区约有38万吨历史遗留工业废渣,很多堆放在康家溪、曾家溪及湘江旁。
“废渣里含有铅、锌、镉等重金属物质,只要一下雨,重金属物质便会随着雨水流入附近的湘江,对湘江水体造成污染。”技术人员聂礼华介绍,填埋场自去年11月试运行以来,已处理当地收集来的7万吨历史遗留废渣。目前,填埋场一天能处理400吨废渣,3年能将38万吨废渣处理完毕。
近年来,常宁市对水口山地区近200家冶金化工企业采取关停、淘汰、限期治理等措施。目前,该地区整合后的冶金化工企业仅剩10家,均实现了循环发展,增产减污。当地还新建了一座日处理能力为1万吨的工业污水处理厂,对所有企业的工业污水进行集中收集,处理后的水质达到常用水的标准,再循环到企业使用。
重拳治污,水口山地区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湘江松柏断面水质已由V类提高到Ⅲ类,重金属污染明显减轻。
松渔居委会二组刘德生家离湘江仅50米远,以前,一家化工厂紧挨着他家。现在,化工厂拆除,厂内废渣已被运走填埋,原址正准备建一个花园。
“以前,天是灰的,空气是酸的。现在,天常有蓝色,空气也好多了!”刘德生非常肯定地说。
三十六湾:矿山重披绿装
湖南日报记者 白培生 李秉钧
“空气好了,噪音没了,山头又变绿了!” 7月27日,记者到临武县三十六湾采访,万水乡门头村村民曹元飞高兴地介绍。
果然,我们爬上三十六湾瞭望台,只见昔日喧闹的矿区一片寂静,蜂窝似的矿洞已被封死,依山而建的梯级选矿工场全部被拆。远远望去,矿山已覆上了茵茵绿草,一棵棵及腰高的马尾松生机勃勃。
三十六湾香花岭矿区涉及临武县万水、麦市、香花、楚江4个乡镇,是湘江水系舂陵江支流陶家河(甘溪河)、猴子江的发源地。由于长期无序开采,随意排放,大量锌、铅、砷等重金属含量超标的废水废渣经三十六湾两江口奔泻而下,导致生态破坏,污染严重,被列入湘江重金属污染治理的五大区域之一。
2005年,郴州市对该矿区实行“休克疗法”,坚决彻底集中整治,取缔炸毁69家采选矿,清除选厂、“毛毯厂”420多个,劝返矿工7万余名。到2008年,该区域仅存10个持证待整合矿。2010年,临武县按照“一个矿区一个法人”思路,对10家股东矿进行内部兼并重组,顺利完成了矿产资源整合。
“突突突”,一台满载着水泥的工具车徐徐开了过来,记者上前打听,原来一家环保公司正在组织施工。
“你们的治理工程有哪些?”记者问。
“砌墙、覆土、栽树、种草等等。”公司现场管理员周尧泉答道。
目前,三十六湾已完成尾矿库闭库17座,整平覆土还绿废石堆24座,新建挡石墙24个,清理废石19万立方米,覆土50余万立方米,土地清表680余亩,复垦裸露地表1700亩,种植草皮7.8万平方米,栽种各类林木近19万株,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锡矿山:金鱼池里的“秘密”
湖南日报记者 贺威 通讯员 周俊
7月27日,冷水江“世界锑都”锡矿山上,记者在闪星锑业废水处理中心看到,一边是金鱼自由嬉戏的水池,水质清澈透明;一边是含重金属的废水池,呈现深黑色。金鱼池的水,竟源自废水池!金鱼池里有什么秘密?
“奥妙就在这套重金属废水处理及综合利用工程系统!”闪星锑冶炼厂安防科科长罗龙贵说。
记者看到,深黑色的污水进入调节池,再被抽到反应池。水在反应池内,经历化学反应后进入一级斜板沉淀池。此时,水中像飘絮样的黑色固体开始下沉,进入污泥处理管道,剩下的水再经过电化、曝气、氧化,水中出现了土黄色飘絮样固体。两种颜色的沉淀污泥都汇集到污泥浓缩池,经过挤压过滤,留下的污泥含有金属锑,又成了冶炼的原料。
经过处理的水,清澈透明。“这个水达到了新环保法的排放标准,养金鱼的水就是它。它又成了生产用水,循环使用。”罗龙贵说。
这个系统日处理600吨废水。在锡矿山上,像这样把废水、砷碱渣等废渣吃干榨净的环保装置,已覆盖各家生产企业。市里的华新水泥每个月都要从锡矿山拉走100万吨渣。
不到一公里外的兔子岭,经过生态修复,曾经寸草不生的山头,如今已经郁郁葱葱。从山顶看,工厂都掩映在绿色中。“山上又能长玉米、南瓜,还能看到蓝天白云了。”锡矿山街道办事处七星居委会的曾文平说。
经检测,2014年1至8月娄底全市7个县级以上城市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地表水各断面水质均达到水环境功能要求。
洗尽铅华始见真
湖南日报记者 李文峰 通讯员 唐铁牛 张小季
“洗水企业统一入园,废水排放达到国家一级A标。”7月27日,记者来到火热的中国(芦淞)洗水创意工业园项目建设工地采访,株洲新芦淞洗水工业园经营管理有限公司现场管理部部长胡荣华边挥汗边说:“你年底来,就可以看到这里将建成新芦淞国际服饰产业园第一张靓丽名片!”
中国(芦淞)洗水创意工业园建设是株洲市今年工业企业污染治理的8个重点项目之一,也是该市引导“芦淞服饰名品城”市场转型升级的在建五大特色产业园之一。项目承担洗水创意加工和环保提升职能,总投资10亿元,占地311亩,分两期建设,集中整治整合城区37家洗水、印染、染线企业,新建洗水工业园及配套公用设施,年洗水能力2亿件,日处理污水能力2万吨。
胡荣华介绍,一期工程已于2014年11月18日启动,目前“三通一平”基本完成,马上进入倒班房正负零施工。倒排工期至12月,便可完成倒班房、标准厂房、污水处理厂及锅炉房主体施工及室内装修,基本满足企业搬迁条件。
株洲市服装洗水行业协会秘书长袁建华很有紧迫感地说,协会也得跟上进度,严格坚守入园原则、行业准入及生产要求和产业政策,组织洗水企业由厂改为股份公司,如期乔迁。
“此前这些洗水企业过于分散,规模又小,基本上以废弃木料或者布料作为燃料,环保处理设施大多不健全。现整合为7家入园后,将统一使用天然气。企业冒黑烟、排黑水的现象将不复存在。”前来督战的株洲市环保部门负责人说。
株洲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湘江办主任郑剑说,通过工业企业源头治污,株洲辖区内县级以上城市集中饮用水源达标率和市级交界断面水质达标率均达100%,湘江株洲段、洣水、渌江水质持续保持国家三类水质标准。
竹埠港:居民吃上了自种果蔬
湖南日报记者 曹辉 通讯员 彭婷
7月27日上午,湘潭市岳塘区荷塘乡易家坪村67岁居民钟文秋带上镰刀和草帽,穿着套鞋往外走。“老人家,您这是要去哪?”记者问道。“嘿,我要去河边给橘子树除草呢,我种了五六十棵,今年长势最好。”钟老一脸笑意。
钟老的家在竹埠港化工区,离开元化学很近。竹埠港1.7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曾聚集了28家化工企业,每年产生近200万吨的废水、3万吨的工业废渣、6000吨的二氧化硫。居民饱受污染之痛。
钟老以前夏天睡觉,也从不开窗户。“化工厂气味实在太大了,一开窗户我就咳嗽得很厉害。”钟老说,他在好几年前就栽种了橘子树,从没长出过一个好橘子。自家种的菜和自家井打的水也不敢吃不敢喝。别人也不敢买竹埠港的菜。土地一年年荒废。
这样的生活在2014年宣告结束。2013年,竹埠港地区重金属污染治理被列入省政府“一号重点工程”之列。湘潭市委、市政府和岳塘区委、区政府全力以赴加快推进。同年,岳塘区成立了竹埠港化工企业关停工作指挥部,抽调精干力量扎根化工区办公,终于在2014年9月30日前一举关闭了28家化工企业。关停后,竹埠港地区全年共减少用电量约9600万千瓦时,减少用煤量约14.5万吨,减少废水排放约20亿立方。这,走在了全省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的前列。
“政府这个事情办得好。”钟老频频“点赞”。现在他种了橘子,种了10多亩地的蔬菜,“有辣椒、茄子、丝瓜、豆角,都长得很好。吃着放心,也很省钱。”
长沙:湘江库区城区段年底实现截污
湖南日报记者 陈永刚 通讯员 陈新
7月27日,阳光下的湘江长沙段波光粼粼。在湘江西岸桃子湖路,记者看到,10多名施工人员顶着大太阳,在深约5米的桃子湖排水口和牌楼路排水口里增设雨污分流管道。
“原来,这里的污水未经处理,直接通过这两个排水口排入湘江。”长沙市水务局工作人员介绍,这两个排水口覆盖湖南大学、湖南师大、麓山路片区,所搜集的这片区域的生活污水与雨水合流排入湘江。这次改造后,污水将通过增设的管道进入岳麓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达到国家排放标准一级A或地表水Ⅳ类水质后,再排放进湘江。
这是长沙推进湘江库区城区段截污工程建设的一个缩影。
从2012年底开始,长沙市用时半年,对湘江、浏阳河、圭塘河、龙王港、捞刀河、靳江河“一江五河”流域长沙城区段的排水口进行了全面摸排,发现现阶段需要改造的有101个。这些排水口在改造之前,城市生活污水基本上未经处理就直排入江,对湘江水质造成较大影响。
2014年上半年,长沙全面启动湘江库区长沙城区段截污工程建设。目前已经完成81个排水口改造;剩下20个排水口(湘江10个、龙王港1个、浏阳河8个、圭塘河1个),计划在今年底全部完成。届时,可基本实现长沙城区段范围无污水直排现象。
据统计,今年以来,长沙市污水日处理量约128万吨,较2014年增加10%,截污效果已开始显现。
江豚逐浪归故乡
湖南日报记者 徐典波 徐亚平 通讯员 胡卫保 宋淼
“江水清得可以喝哩!”7月27日,记者随保护湘江绿色卫士岳阳大队志愿者下洞庭,访湘江。打鱼50多年的渔民荣良如从江里取水洗菜做饭,他感叹道,“这几年周边生态好多了!”
舟行水上,人游画中。曾大行其道的“排污口”难觅踪迹。绿色卫士张脱冬、徐沐辉等,每到一个点便用试纸检测水质,各项指标显示为“正常”。岳阳市环保局副局长卿漪告诉记者:“省政府‘一号重点工程’启动后,岳阳投入26.43亿元,实施湘江污染防治项目164个,如今水环境质量稳步提升,地表水以Ⅱ类和Ⅲ类为主,占比七成多。今年上半年,湘江入湖口樟树港断面水质功能区达标率为100%。”
浪花里不时跳出“水中大熊猫”——江豚。大家经鹿角、鲶鱼口,至湘阴三塘、白泥湖水域,不断惊呼“江豚!江豚!”湘阴县砂石办干部熊希文称:“以前仅能在南洞庭湖看到江豚。近两年,我几次见到江豚出现在湘江朝洲头水域,它回到了曾经的故乡,这是湘江生态变好的标志。这也让我找回了儿时的记忆。”
白泥湖边,67岁的岳阳市江豚保护协会志愿者徐旦带着3位伙伴,正进村入户宣讲环保。徐旦很自豪:“近4年来,协会志愿者协助政府部门,开展打击非法排污、非法捕鱼行动700多次。江豚稳中有增,目前已过百头了。”
溯江而上,湘阴鹤龙湖展现眼前。白鹭、苍鹭、须浮鸥等在自由翱翔;有着“水中凤凰”美称的珍稀鸟类水雉,双双对对在莲叶间嬉戏、欢歌。“水雉对水质要求极高,现已成了东湖、南湖等10多个内湖的‘常客’!”湘阴县摄影家协会主席汪鹏说。堤上,摄友“长枪短炮”云集,站成了风景。
湘江北去,不舍昼夜。
行走湘江之滨,呼吸湘江之风,掬起湘江之水,聆听湘江奔腾的声音,感受湘江流域人民保护治理湘江的激情与壮举,我们坚信,湘江清澈会有时,一江清水留万世的梦想一定会实现。
■链接
“一号重点工程”
为了还母亲河一江清水,2013年9月,省政府决定将湘江保护与治理列为“一号重点工程”,滚动实施3个“三年行动计划”。
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2013至2015年),以源头治理为主要任务。主要内容有5项,即加强城镇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减少沿江县城及以上城市、重点建制镇生活污水污染;深化有色、化工等重点行业工业企业污染治理,削减重金属等污染物排放总量;推进矿山、尾矿库、渣场专项整治,严控污染扩散;完成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污染整治,确保群众饮水安全。同时,有效控制规模化畜禽养殖、网箱养殖污染,加强河道采砂、水上餐饮、运输船舶和港口码头污染防治。到2015年,确保流域内企业污水稳定达标排放,涉重金属企业数量和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比2008年下降50%,局部地区水质恶化趋势得到彻底遏制,全流域水质实现初步好转。
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2016至2018年),“治”、“调”并举。第三个“三年行动计划”(2019至2021年),巩固、提高。
力争到2021年,湘江干流及主要支流水质达到Ⅲ类或优于Ⅲ类标准,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水质达到Ⅱ类或优于Ⅱ类标准,湘江流域生态系统逐步恢复,实现“江水清、两岸绿、城乡美”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