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两大扶贫攻坚主战场:大湘西大湘东决战扶贫

2015-07-20 08:30:50 [来源:华声在线—湖南日报] [编辑:张梅]
字体:【

大湘西大湘东决战扶贫

——来自我省两大扶贫攻坚主战场的报道


7月18日,暮色下的古丈县默戎镇墨戎苗寨。近年,当地政府依托苗族民俗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覃勋 张术杰 摄影报道

麻阳苗族自治县兰里镇横喇村,贫困户龚开群从当地农村商业银行贷款5万元,种植黄桃20多亩。 湖南日报记者 柳德新摄

7月18日,宜章县梅田镇永谐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户黄永忠和社员在采摘食用灵芝。该县梅田镇农民黄凤兰于2012年5月成立合作社,带领村民建设了面积30多亩的食用菌种植示范基地。最近,他们首次在湘南地区成功试种了食用灵芝。湖南日报记者 郭立亮 通讯员 刘从武 摄影报道

湖南日报记者 彭业忠 廖声田 肖军 戴勤 周怀立 白培生

武陵山片区与罗霄山片区,是我省扶贫攻坚的两大主战场。

2013年11月初,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武陵山腹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考察扶贫开发工作。习总书记强调,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我们打赢新形势下扶贫攻坚战提供了行动指南。

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近两年来,我省大力实施精准扶贫,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新的明显成效,为我省实现全面小康打下坚实基础。

7月中旬,湖南日报记者走进武陵山片区和罗霄山片区,实地了解当地扶贫攻坚情况。

武陵山片区:精准扶贫让穷哥们过上好日子

武陵山,横跨湘鄂渝黔71个县市区,险峻而秀丽。由于多种原因,长期以来,这一带贫困落后。2011年11月,国家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启动。

我省武陵山片区,包括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张家界市、怀化市、邵阳市,以及常德市的石门县、桃源县,娄底市的新化县、涟源市、冷水江市,益阳的安化县,共计43个县市区,其中37个纳入了国家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

腊尔山区变了样

7月18日一大早,越野车登上了凤凰县北部平均海拔达850米的腊尔山。

过去的腊尔山,“篱笆房,泥巴水,出门全靠两条腿;早包谷,晚红苕,一天三餐难吃饱。”

但今非昔比,2011年,省里以腊尔山区为全省高寒山区集中扶贫开发试点,在整个腊尔山区的5个乡镇65个村统筹安排扶贫项目,实施产业扶贫、危房改造、通村公路建设、农网改造等多个项目,已累计投入4.5亿多元,取得显著成效。

腊尔山镇追高鲁村支书吴春生告诉记者,2013年,州委办来村里扶贫,帮村民种了100多亩辣椒,当年辣椒卖到了10多元1公斤,村民们尝到了甜头。第二年,扶贫工作队将一个老板引进村里,投资创建了1500亩集中连片蔬菜示范基地。村里地多,湖南老爹农业科技公司也来村里,开发了1400多亩猕猴桃。

“种1亩蔬菜,一年纯收入至少可以达到1000多元,是种水稻的3倍。现在村里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大多回乡创业了。”吴春生笑眯眯地说。

在腊尔山镇山都村,32岁的村委会主任龙青周说,在扶贫工作队帮助下,村里办了个股份制的生猪养殖场,53户村民入股,27万元股本,去年分红8.1万元,村民们高兴极了。今年又养了一批湘西黄牛,以后可以给村民们分更多的红。

坐车从腊尔山台地最北部的米良乡政府出发前往吉乐村,原来要走2小时30分,现在新修了通村公路,只用25分钟。新公路是2011年4月开工建设的,它揭开了腊尔山集中扶贫开发的序幕。当年6月底,一条5米宽的水泥公路就修通了。

目前,腊尔山区已有52个村新修了水泥公路,有46个村改造了输电线路,还新建饮水安全工程51处、改造危房2343户,整个腊尔山区变了一个样。

“腊尔山的扶贫,在自治州具有典型示范意义;按照精准扶贫的思路,自治州正在开发 “互联网+智慧扶贫”管理系统,对全州1200贫困村实行动态管理,实现扶贫村扶的规划管理、资金管理等信息化和动态化;照这种速度发展下去,自治州的1200个贫困村,就能和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州委书记叶红专说。

委托式推进旅游扶贫

盛夏,张家界市武陵源区协合乡宝峰山村,清晨格外凉爽。7月17日一早,王作军和区科技特派员谢坚就来到村里贫困户刘双的菜葛地里,剪枝疏根。

今年39岁的王作军是张家界安福旅游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他土生土长,经常在山间地头奔忙,显得黝黑而健壮。

“根据旅游市场需求,我们在村里发展菜葛生产。”王作军介绍,葛根粉是张家界头号旅游土特产品,每年销售近2000吨,但当地种植规模小,大部分货源从外地调运。2013年,区里推出委托式扶贫,也就是将本应投入贫困村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委托公司用于发展生产,村民除了生产所得,还可从公司收入中获得分红。如2013年,安福公司与宝峰山村签订了10年委托扶贫协议,区里将本应投入该村的40万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委托安福公司发展菜葛生产。按照协议,村里自2014年起,每年可享受分红4.8万元,10年可分红48万元,且在2023年协议期满时,公司将本金40万元全部返还给村里。

目前,武陵源区共有4个村采取委托式扶贫方式种植菜葛,已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40万元。

贫困户刘双一家四口住在一栋低矮的小砖房里,墙壁还没有粉刷。去年,她家试着种菜葛,收入1万多元。今年种了3亩多,可收入2万元以上。刘双说,种苗和技术是公司免费提供的,公司还按每公斤5.6元的价格收购菜葛。菜葛亩产2000公斤,每亩可获纯收入6000多元。到年底,还能从公司得到分红。家里收入多了,“今年底就翻修房子”。

张家界是旅游大市,近些年来力推旅游扶贫。而委托式扶贫,是其推出的旅游扶贫新模式之一。张家界市扶贫办副主任谷若本介绍,自2013年开始,张家界加大旅游扶贫模式创新和试点工作力度,充分利用各项扶贫资金,鼓励和引导有实力的企业参与扶贫开发,在有条件的贫困地区建设旅游新景点、开发与旅游相关的新产品。如在贫困地区建设旅游特色村镇、生态旅游示范区、户外营地和自驾车营地,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开发生产旅游纪念品、旅游食品、旅游工艺品等,走出了一条旅游扶贫的好路子,加快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步伐。

金融“活水”浇“穷根”

一切都像在梦里。

住在自家新建的两层小楼里,麻阳苗族自治县石羊哨乡谭公冲村村民张长义还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以前,我是村里有名的贫困户,一家9口挤在木板屋里。2013年,县里开展金融产业扶贫,不要任何抵押,我从银行贷款2万元种了10亩中药材半夏,当年收入8万元。今年,又贷款搞起了山羊养殖。”7月17日,张长义向记者介绍情况时,充满了喜悦。

金融活水到田间,贫困农户沐甘霖。2013年以来,麻阳探索推出贫困农户特惠信用小额贷款,形成了“小额信贷+扶贫产业+贫困户”的金融扶贫模式。县里用财政扶贫资金,设立了300万元风险补偿金。贫困户只要拿“信用等级证”,就可申请无抵押、无担保贷款1至5万元。

“‘小钱’变‘大钱’,‘输血’变‘造血’。”麻阳扶贫办主任向杰告诉记者,2年多来,全县发放小额信贷资金1亿多元,1.2万余贫困农民通过金融产业扶贫实现稳定脱贫。

贫困地区农民要发展生产,最需要的是资金。怀化是武陵山片区扶贫重点县最多的市州,为了让穷哥们尽快过上好日子,近年来该市改革创新金融服务机制,以产业扶贫小额信贷为突破口,让金融“活水”润泽贫困山乡。全市各地结合实际,推出了一系列金融扶贫新方式。

沅陵县抢抓被列入全省首批金融支持扶贫试点县的机遇,与省国开行签订了金融支持产业扶贫战略框架协议,去年省国开行发放扶贫贷款5800万元,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新开发茶叶、油茶基地1350亩,年新增产值6500多万元,带动5800余名贫困农民脱贫。

溆浦县依托溆浦春和现代农业公司,采取“公司+银行+合作社+农户+基地”的模式,由春和公司担保、农业银行授信、种植农户贷款、扶贫资金贴息,在山区贫困村发展黑木耳种植3162亩,7700多贫困人口受益。

金融扶贫,乐了农民。芷江侗族自治县岩桥乡石板溪村村民肖世松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通过芷江和翔鸭业担保,在银行贷款5万元,再用这笔钱入股和翔鸭业养鸭,去年分红4000元。同时,他在企业务工,年收入2.1万元。

怀化市扶贫办介绍,去年全市共整合各类资金10.3亿元用于扶贫,其中发放扶贫小额信贷近3亿元,实施扶贫项目2487个,实现减贫17.4万人。

特色产业促增收

崭新的床铺、冰箱、电视机、洗衣机……“年过古稀,终于过上幸福生活,好比做梦呢!”7月17日,邵阳县郦家坪镇大塘坪村72岁的村民李安生,抚摸着家中的新家具、新电器,高兴得合不拢嘴。

他的名字叫安生,可活过70岁没过过安生日子。“以前穷啊,能填饱肚子就万幸了。”李安生说。2011年扶贫队员来村里发动贫困户种植“沾化冬枣”,李安生半信半疑种了4亩。“真是‘摇钱树’啊,去年刚挂果就丰产,纯收入1.6万元,今年保守估计纯收入可达4万元。”李安生笑着说,“我一口气买回好几件新家具、新电器,晚年好好享享福。”

目前,在邵阳市,像李安生一样靠发展特色产业脱贫致富的贫困户不在少数。

邵阳市是我省贫困人口最多的地区,但特色资源十分丰富。“要抓住发展特色产业这个龙头,促进贫困户稳定增收。”市委书记郭光文说。

近年来,邵阳市发挥扶贫资金的杠杆撬动作用,使扶贫投入成倍放大、贫困户收益成倍增加,“一县一品、独具特色”成为产业扶贫主题词。不断崛起的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对贫困户进行“帮带”,油茶、脐橙、南竹、烟叶等特色产业纷纷登场,成为唱活精准扶贫大戏的主角。

据不完全统计,邵阳市如今已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5000多个,农产品加工规模企业发展到1000多家。借助产业扶贫等载体,全市仅2013年以来,就已帮扶25万绝对贫困人口甩掉“贫困帽”。

罗霄山片区:革命老区加快脱贫奔小康

罗霄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跨江西、湖南两省,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大部分县属于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中央苏区范围,是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主战场之一。

2012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罗霄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规划区域范围包括江西、湖南两省24个县(市、区)。我省株洲市的茶陵县、炎陵县与郴州市的宜章县、汝城县、桂东县、安仁县等6县,纳入了国家罗霄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

砸开194个“硬核桃”

7月13至14日,中央电视台七套《每日农经》栏目组来到炎陵县黄桃种植基地,拍摄炎陵黄桃专题片,计划在7月底播放。

种植在炎陵深山的小小黄桃,何以引起央视的兴趣?原来,在全国100多个黄桃种植县里,炎陵黄桃品质最好。短短几年,炎陵黄桃以个大、形正、色艳、肉脆、味甜、香浓、绿色等特点,驰名国内外,热销长株潭及粤港澳等地区。

炎陵县是“中国优质黄桃之乡”。为使黄桃成为帮助贫困村脱贫的拳头产品,近年来,该县发放扶持资金820万元,引导2万余贫困农户种植黄桃。去年,全县黄桃种植面积达2.4万亩,盛产期亩均产值超过1万元,贫困人口人均年增收超过2000元。

株洲市的炎陵县、茶陵县是革命老区,也是罗霄山片区扶贫攻坚重点县。为加快老区脱贫步伐,株洲市采取重点突破的方式开展扶贫,将重心放在统一确认的194个贫困村上,举全市之力,来砸开这194个扶贫工作的“硬核桃”。

从去年起,株洲市委书记贺安杰、市长毛腾飞等市级领导,带领32支工作队,分别进驻32个重点贫困村。32支工作队已投入资金1.13亿元,实施扶贫项目450多个。同时,炎陵、茶陵两县也迅速行动,以194个贫困村为重点,派驻扶贫工作队,加大扶持力度。

株洲市还为194个贫困村,每村配7个以上扶贫后盾单位。在全市共同努力下,今年可确保64个村稳定脱贫。到2017年,所有贫困村都可摆脱贫困。

难点迅速突破,面上也在不断推进。据统计,“十二五”期间,株洲市共实施扶贫大项目320个,总投资达508亿元。目前,炎陵、茶陵已实施大项目144个,完成投资181.1亿元。

3年540个项目铺展脱贫路

“小心点,不要压坏了!”7月17日,桂东县沤江镇光明村兴荣花卉苗木基地,村民们把一盆盆红豆杉苗装上卡车,准备发往宁波。基地负责人郭喜珠告诉记者,这几年通过种植花卉苗木,她家很快致富了。

郭喜珠是“106国道沿线扶贫攻坚示范带”项目受益者之一。同她一样受益的,全县有2万余户。

在郴州市,有桂东、汝城、宜章、安仁4县列入了罗霄山片区扶贫攻坚规划。到2013年,4县仍有贫困村328个、贫困人口27.67万人。

“罗霄山穷,穷在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产业发展落后。必须找准项目,实施精准扶贫。”2013年,在国家有关部委和省里大力支持下,罗霄山郴州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项目建设实施意见出台,共批复636个项目,投资总额1192.68亿元,涉及基础设施、产业培育、民生改善、公共服务等方面。

建设“106国道沿线扶贫攻坚示范带”,是郴州实施的扶贫项目之一。示范带以桂东、汝城县城为中心,以106国道为主轴,串联两县沿106国道的15个乡镇、189个村和9个园区,在扶贫产业、旅游开发、城乡统筹、民生保障等7个方面进行科学规划,精心组织项目实施。

记者开车走在106国道上,沿途美景如画、产业兴旺,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扶贫攻坚,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是关键。桂东等4县“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烤烟、茶叶、蔬菜、水果等产业日益壮大。桂东以玲珑王茶叶开发有限公司为龙头,带动清泉镇、桥头乡建设了6万亩茶叶生态旅游观光园。公司董事长黄赫鹰介绍,他们每年直接带动1万多名贫困群众参与茶叶生产,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汝城县引进广东粤旺农业有限公司,在田庄乡流转土地2061亩,建成蔬菜大棚532个,带动大批贫困群众走上致富路。

同时,基础设施项目纷纷上马。近3年,桂东等4县新增高速公路里程263.5公里,新建、改造国道、省道等干线公路266公里,建成通乡通村公路742公里。

近3年,桂东等4县共实施扶贫项目540个,投入各类资金714亿元,其中争取中央和省里项目资金168.5亿元。去年,4县就有4.45万贫困群众脱贫。

相关专题:湖南实施精准扶贫 加快推进扶贫开发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