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下午5点左右,孙田君上山看牛。天色渐暗,她独自拿着手电将牛赶回,在闭塞的山里,她经常一天见不到一个人。 本报记者唐兵兵摄
1月18日上午,虽然天气有些阴沉,烧烤场还是来了客人,汤峰忙着为客人加炭。
汤峰夫妇经营烧烤场;程富孙田君两口子办牧场,养殖牛羊;高凡和朋友合伙打造休闲山庄;他们承受家人反对压力和当地村民异样目光,创业之路不言放弃
“舍不得体面工作下别人艳羡的眼神,舍不下读书冲出农门后又低头回来的身段……”在石峰区交警大队上班的胡胜兰经过几个月的挣扎,上个星期终于递交了辞职信,追随丈夫的脚步,辞职回到九郎山一起经营烧烤场。这个想法,除了丈夫汤峰,几乎家里所有的人都反对。
如他们一样,在九郎山上开休闲山庄的高凡、开农牧场的程富孙田君夫妇,这群“80后”都放弃了城里的工作“上山下乡”。在九郎山一带他们承受着村民异样的目光。“我们是一群占山为王的80后。”虽然都背负着债务,事业还在起步阶段,他们却总是这样自嘲,相互扶持,抱团取暖。
“我想按自己的方式生活”
“整天拿着电焊枪,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想按自己的方式生活。”今年30岁的汤峰是最早一批上山者。昨天上午,因为下雨的缘故,烧烤场的生意不是特别好。不过,他还是忙上忙下,在楼梯间跑了10几个来回。烧烤场已初具规模,顾客也开始越来越多,烧烤场的路、每一个灶台、每一节楼梯都是他亲手搭建,一片荒山到如今的烧烤场,他花了6年时间。
2002年,汤峰从株洲劳动技校(现改名为株洲工贸技师学院)毕业,进入株洲某大型企业当电焊工。工作半年后,他在父母反对声中,怀着雄心壮志南下深圳。半年后,他又回到株洲,先后换了几家工厂,一直从事电焊工作。2007年,他进入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每次看到工厂50多岁的工人还在一线,我似乎看到了自己的未来。”这样的未来让他感到恐惧。
2008年6月,汤峰又一次辞职,怀揣着2000块钱,回到九郎山当地的老家开烧烤场,“父母希望我稳定,当然强力反对。”辞职后的第一天,汤峰就上山砍树、修路,“手都出血了,自己坐在地上哭。”他清晰记得第一天的情景,“不过已经没有任何退路,只有坚持。”第一天,父母为了表示反对,没有给他做饭。父母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他放弃。凭着毅力,半年时间,汤峰自己看书开路,找朋友抬着两米多长的麻石上山,他在山上修好了路,搭建起了5个灶台。
两年时间,靠打零工维持烧烤场运营
“这么偏的地方哪会有人来烧烤。”最初,当地的村民们对于汤峰的烧烤场充满质疑,而烧烤场的第一单生意却让村民们吃惊。2009年,烧烤场还没有开张时就迎来了第一批顾客。
“是学生搞活动,两辆公交车进来,100多人。”学生们在树上挂上气球,“村民们都围过来看热闹。”汤峰笑着回忆起自己的第一单生意,但是好景不长,第一单大生意以后,两年时间里,很少有人来烧烤,“知名度不高嘛,只有周末才有一两桌人。”这是他最艰难的两年,一面要扩大规模,一面要承受各方面的质疑。他只好一边打零工一边继续做烧烤场的生意,补贴烧烤场的投入,最艰难的时刻,他愁得一个星期都吃不下饭,“有一次,3天只睡了6个小时。”除了手上的老茧,30岁的汤峰头上已经夹杂着些许白发。
“自己决定的事情就得坚持,一件事情你只要坚持,就会有收获。”6年时间,烧烤场共投入了30多万,大部分钱都是他借的,“看起来,我们和朋友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其实过得很艰难。”汤峰苦笑着说。
夫唱妇随
辞掉工作帮丈夫打理生意
“2011年,生意才开始好起来。”汤峰告诉记者,2011年,烧烤场的生意不仅开始好转起来,更重要的是还邂逅了妻子胡胜兰。
2008年,胡胜兰大学毕业,2011年,在北京闯荡了3年的她回到株洲,她从来没有想到自己遇到汤峰,也从未想到自己会成为“农场主”。2011年,她在亲友的质疑声中跟汤峰结婚。“他细心、踏实、勤劳。”说起丈夫,她总是赞不绝口。
辞职前,胡胜兰在交警大队当通讯员,“工资也不低。”上个星期,在做了几个月的思想斗争后,她递交了辞职信。“我的目标是把烧烤场的绿化搞好,种上花,打造一个美丽的‘兰心山庄’。”她畅想着自己的规划,忍不住笑了。虽然她的决定遭到亲友的反对,不过对于她来说,只要有丈夫的支持,就足够了。
湖南商学院产业经济学教授柳思维:越来越多有眼光的人注意到“绿色农业”
本报株洲讯(实习记者李圣鹏)湖南商学院产业经济学教授柳思维说,现在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转到乡下发展。一方面是因为中央政策鼓励下乡投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另一方面,农产品产业链条的完善,销售渠道得到拓展。如今的农村现状是,传统的农业种植或产业思路,跟不上市场需要,与市场脱节。但是现在越来越多年轻、有眼光的人注意到“绿色农业”这一行业,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创业带动这一行业的发展。
“没有文凭,只有地”
汤峰的烧烤场在九郎山山脚,有时间的时候,他会到半山腰的高凡家一起喝酒、聊天。高凡今年30岁,在半山腰开着一家居隐山庄,他准备把山庄打造成融餐饮、人造温泉、休闲于一体的场所。不过温泉只试运营过两次,还在完善阶段,他在山顶建了卡丁车赛道,希望今年5月可以开张。九郎山的创业,高凡的计划最为宏大,汤峰和其他创业者都为他捏一把汗。“只要去做,没有什么不能成功的。”高凡给自己的计划是15年,他的项目进入正轨,可以带着老婆孩子去旅游。
“没办法,我们没有文化,只有地。”高凡说,他高中毕业后就到广东一家化工厂上班,2008年回到株洲跟父亲办纯净水厂,因为在经营上和父亲意见不合,2012年从水厂脱离出来,也跟父亲分了家。
“文凭低,出去没有竞争力。”他觉得老家的后山是他唯一的资源。2012年,他开始打造他的温泉计划,“夏天冰泉,冬天温泉。”2013年夏天,温泉试营业,现在还处于完善之中。2014年,朋友叶畅和他成了合伙人,他们在山顶打造一条卡丁车赛道,路已初具雏形,村里的人嘲笑他们不切实际,“我准备干到60岁,不管成不成功。”高凡坚定地说。
责编:刘颖
来源: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