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忠诚》陈立云:育种干将40载"科学候鸟"路

2014-10-02 11:52:37 [编辑:夏博]
字体:【

  记者:黄昊 摄像:蒋朝晖 李晟

  海南岛,在大家心中是旅游圣地。在水稻专家眼里,这里常年日照充足,是作物育种的天堂。1975年,陈立云来到湖南农业大学设在三亚的南繁基地,从此,这里成为他的第二故乡。

  航拍 清晨鸟叫

  三亚市海棠镇龙楼村——湖南农业大学南繁基地

  单杠摇摆竹子发出吱吱声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科研人员要自己挑水做饭,陈立云在一次挑水时闪了腰,落下腰疼的病根。

  湖南农业大学教授 博导 陈立云:这个就像到医院里面做牵引,反正它的原理是一样的嘛。

  40年前,大学刚毕业的陈立云在基地的平房前和这株新栽的椰子树留下合影。40年过去了,椰子树已经长到了4层楼高。

  陈立云向学生范科介绍:这是椰子的树叶掉下来留下来的疤痕。

  椰子树往西100米,就是湖南农大两系杂交稻南繁试验田。

  田间赤脚走路碰到稻子沙沙作响

  通俗的说,两系杂交稻是通过母本和父本杂交产生的,就好比驴和马杂交产生的骡子一样,个体大、力量强,有非常明显的杂交优势,却不能繁衍后代。陈立云研究的课题就是通过人工干预,让像骡子一样不能繁殖后代的优质杂交稻大规模推广。育种需要经常掐稻穗, 常年重复的动作让老陈患上了严重的灰指甲。

  间打谷机陈立云左一把 右一把 像跳舞

  陈立云说,水稻育种是田间学问,脚上踩泥,才能心中有数。

  湖南农业大学教授 博导 陈立云:比如说播种、插田、打药、施肥……这都可以让工人做的。但是我所有的事情都交给工人做了,那我自己干什么呢?那我就把自己放在水稻育种的边缘化了。

  摘椰子:一、二、三,下来啦。

  基地的3层小楼是7年前建好的,与陈立云刚来时相比,条件已经大为改善。

  湖南农业大学教授 博导 陈立云:(那时候)我们睡觉睡到半夜的时候,(蚊帐)里面有什么响声,就是“呼呼”这种声音,这是怎么回事啊,我们开灯一看,哇,原来是一条眼镜蛇。

  星空,椰树,大楼熄灯

  无数次明月升起的时候,一同升起的肯定也有陈立云对故乡的思念。

  湖南华容县新河乡

  龙楼村往东北方向1000多公里,是陈立云的故乡--湖南华容县。这片水田,是陈立云年轻时和父母兄长一起种过的。二哥陈立坤回忆,有一年,弟弟陈立云在铲秧时被钉子扎了脚,他硬是干完活才回家包扎。

  陈立云二哥 陈立坤:肿得很大,痛得要死,弟弟他站不了,就一只脚跪在地上去铲秧,硬是把那天的秧苗铲足以后才罢手。

  由于种子的原因,当时,每亩早稻只能收获300-400斤谷子。陈立云一家7口常常要饿肚子。

  陈立云二哥的家

  这个老式碗柜,已经有50多年历史了,它是父亲陈光馀亲手制作的:心形拉手、五角星饰条,体现出父亲手艺的精湛。

  陈立云二哥 陈立坤:父亲没有读什么书,但是很善于动脑筋,也爱动脑筋,我一家人,我弟弟,哥哥啊都爱动脑筋。

  父亲把碗柜做得如此精致,或许也是希望将来全家能够丰衣足食。1972年,陈立云成为村里唯一一名工农兵大学生,被推荐到湖南农学院读书。

  湖南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陈立云办公室

  这满满一柜子笔记本,记录着陈立云40年的水稻育种漫漫攻关路。

  湖南农业大学教授 博导 陈立云:这张证书是我的第一个培育出来的有影响的大品种,这个对我来说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记者:那个时候你是什么年纪?

  陈:我46岁。

  1975年,25岁的陈立云在海南育种,直到第21年,46岁的陈立云才终于“修成正果”,他领衔研发的两系杂交稻“培两优288”,单季亩产达到450到550公斤,比当年他与父亲他们在华容乡下种田的亩产高出一倍多。

  2012年,陈立云再次取得重大科研成果,他选育的母本不育起点温度比原来的不育系降低了1.5摄氏度。

  湖南农业大学教授 博导 陈立云:即便就是0.5度,对于我们来讲,也是比较难以跨过去的坎,现在就是把这个不育系的转换温度把它降低1.5度以后,它制种就非常安全了。

  陈立云的研究引起了国际关注,外国一家大型种业公司提出每年付给陈立云10万美元,希望能把他研究出的两系杂交稻品种引到国外种植。面对外国人开出的优惠条件,陈立云想着的却是要让自己的技术变成农民兄弟端在碗里的粮食。亿万农民的笑脸,可比他一个人的幸福重要得多。

  湖南农业大学教授 博导 陈立云:两系杂交水稻是我们国家独创的一门技术,作为我们的公民,我们首先热爱自己的祖国,这个事情是绝对不能干的,你有再多的钱,也是不能干的。

  40年来,陈立云团队共培育出10个国字号品种,50多个品种通过省级审定。在全国各地累计推广2亿多亩。人们吃的每10碗不同口感的米饭中,可能有1碗就是由陈立云团队育成的品种。

  湖南农业大学教授 博导 陈立云:袁隆平老师是我们的统帅,是元帅。我们就是干将,相当于将军,呵呵。

  湖南农大教师宿舍

  陈立云在家里教孙子认识图形

  结婚38年,陈立云有近30个春节撇下家人,在海南一个人度过。如今,夫人已经退休两年,65岁的陈立云却还没有退了休、陪陪夫人的意思。

  陈立云妻子 刘国华:他就说,我不到田里去,不去晒下太阳,我反而还病得厉害些,也容易病些。

  飞机起飞

  把自己定位为杂交水稻“元帅”袁隆平院士帐下的干将,陈立云是闲不下来的。他说,干将就是要干,不干就不是将了。

  椰树、老屋、脚步声

  这棵椰子树是陈立云刚来海南时栽下的。40年来,两个老伙计以各自的方式实现着生命挺拔成熟的过程。陈立云希望年轻一代,也像这棵椰子树一样,把根深深扎进泥土,朝着阳光,一寸寸向上生长。

  杂交水稻专家名单:

  袁隆平:1930年9月生,江西九江市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

  朱英国:1939年11月生,湖北罗田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植物遗传育种专家

  颜龙安:1937年10月生,江西萍乡人,中国工程院院士

  谢华安:1941年8月生,福建龙岩人,中国科学院院士

  周开达:1933年4月生,重庆市江津人,中国工程院院士

  石明松:1938年生,湖北仙桃人,湖北省光敏感核不育水稻研究中心主任

  李必湖:1946年5月生,湖南沅陵县人,研究员,博导

  杨振玉:1927年11月生,研究员,博导,我国北方杂交粳稻学科带头人

  张慧廉:1940年生,研究员,我国印水型杂交水稻创始人

  周坤炉:1944年10月生,湖南安乡人,研究员

  邓华凤:1963年2月生,湖南沅陵人,研究员,博导

  邓启云:1962年3月生,湖南浏阳人,研究员,博导

  杨远柱:1962年8月生,湖南沅陵人,研究员,博导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