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创刊65周年——创新融合“七彩桥”

2014-08-15 07:46:52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陈惠芳 唐超奇] [编辑:周舜]
字体:【

  ① 乡情(油画)。贺安成作

  

  ② 1960年拍摄的湖南日报大门(建于1951年)。 唐又庭 摄

  

  ③ 上世纪60年代湖南日报印刷车间。  本报记者 摄

  

  ④ 2008年拍摄的湖南日报外景。谷一均 摄

  

  ⑤ 1995年10月9日,《三湘都市报》、《文萃报》受群众青睐。 刘建光 摄

  本报记者 陈惠芳 唐超奇

  湘江北去,百舸争流。

  湘江两岸,气象万千。

  湖南日报砥砺奋进,铿锵前行,走过了阳光与风雨交织的65个春秋,在湘江两岸架起了一座七彩桥,架起了一座穿越辉煌历史、铸造厚重现实、通往灿烂未来的文化之桥。

  沉甸甸的岁月之书,翻到了第65页。湖南报人见证了历史,写就了历史。

  根深叶茂的大树,刻写了第65圈年轮。这是一圈一圈的涟漪,更是一串一串的音符。

  站在第65级台阶上,在创新融合的主旋律中,湖南报人奏响“宣传、事业、产业”三大交响乐。

  七彩桥,横跨65年。七彩桥,横跨风雨阳光。七彩桥,呈现耀眼的七彩。

  

  毛主席3次题写报名

  一代伟人,对家乡报纸倾注了无限的情感。毛主席3次题写报名,成为湖南报人无比珍贵的红色记忆,成为湖南新闻界无与伦比的骄傲。

  1949年8月15日清晨,古城长沙阳光格外灿烂。在鞭炮声、锣鼓声中,中共湖南省委机关报新湖南报创刊了。

  立足湖湘大地,吸纳湖湘文化。湖南日报走过了65年风雨历程。

  湖南日报社第一任社长,后担任毛主席秘书的李锐回忆说,从创刊初期的新湖南报到湖南日报,毛主席曾先后3次题写报名,对家乡的报纸十分关注。毛主席经常阅读湖南日报,把她当作“湖南的日记”,以了解湖南,推介湖南。

  从那一天起,湖南日报与年轻的共和国一起成长,与湖南发展的脚步同行。2001年10月31日,经省委、省政府和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以湖南日报为母体组建的湖南日报报业集团宣告成立。湖南日报掀开了新的篇章。

  橙

  橙色收获:担当精神,

  彰显媒体责任感

  走过65年,湖南日报不断发展、壮大,辛勤耕耘,硕果累累。2009年,以报庆60周年为契机,湖南日报加快了前进的步伐,好戏连台。

  今天的湖南日报报业集团,围绕“办报、上市、盖楼”三大中心工作,突出创新发展、转型发展、融合发展三大主题,正在向着国内一流的现代传媒集团阔步迈进。集团拥有10大传媒机构,19个经济实体,总资产25亿元,员工3000多人。2006年到2013年,集团实现了资产总量、年度经营收入、年度利润和职工年平均总收入4个翻两番。2009年到2013年,湖南日报连续5年跻身“中国省级党报十强”,2011年获评“中国媒体华表奖”和“最具公信力媒体”,2012年获“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单位”称号。2013年,湖南日报和华声在线分别荣获“传媒中国年度十大党报”和“传媒中国年度十大品牌价值新闻网站”, 三湘都市报获得“中国报业经营管理奖”。

  2011年10月24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在省委、省政府的汇报会上说:“湖南日报确实在宣传全会精神方面力度很大,一些文章写得很好。这就是我们的责任感,媒体的责任感。”随同调研的人民日报社社长张研农也在会上说:“作为同行,这几天关注了湖南日报,深感这是一群有理想、有责任感的人在办报,报道、言论、版面都体现了湖南人的思想面貌和担当精神。”

  黄

  黄钟大吕:

  传媒中心,新的文化地标

  65年的变迁,日新月异,今非昔比。

  一代又一代湖南报人,为了湖南日报事业的蓬勃发展,付出了心血。

  长沙市芙蓉中路一段442号,是湖南报业文化的发祥地。从1949年8月15日到2012年8月15日,湖南日报在这里整整笔耕了63年。

  2012年7月1日,湖南日报传媒中心工程项目宣告奠基。作为省十二五时期的重点工程项目和标志性文化产业工程项目,湖南日报传媒中心占地面积30.74亩,设计总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计划投资16亿元,主体建筑高度248米,计划2016年建成。主体建筑由报业大楼、新媒体产业大楼和写字楼三大主体组成,包含文化事业板块、文化产业板块及配套服务板块。

  2012年8月15日开始,集团所属各单位陆续迁入湖南报业文化城、长沙凯乐国际城、湖南新闻大厦办公。

  2013年4月25日,湖南日报传媒中心建设工程基坑开挖。2013年5月29日,工程指挥部与中建五局正式签署工程建设合同,提出了“奋战1000天,实现湖南日报传媒中心办公楼交付使用”的时间表。2014年5月31日,传媒中心建设工程达到正负零,目前正以每月3至4层楼的速度日新月异地长高。预计2015年底,部分采编和办公大楼可望交付使用。

  湖南日报传媒中心建设项目得到省委、省政府及省委宣传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周强、徐守盛两任省委书记先后亲临现场调研;省委副书记、省长杜家毫,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许又声等领导也多次到工地调研并拍板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具体问题;副省长李友志先后3次主持办公会议协调解决工程建设中的有关难题。省纪委、省委宣传部、省住建厅、省财政厅、省国土厅、省环保厅有关领导也多次就项目建设进行实地调研。

  建成后的湖南日报传媒中心将是一座集传媒内容生产、新媒体运营、文化产业经营于一体的现代传媒基地,一个集展示、编辑、发布、直播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现代传播平台,一个集文化传播、文化传承、文化创意于一体的现代城市综合体。它不仅是湖南的标志性文化建筑,也将是全国一流的传媒地标建筑。

  绿

  绿意盎然:

  文化立报,思路决定出路

  近年来,传统媒体的单一格局被打破,新媒体异军突起。湖南日报经历了阵痛,并在阵痛中觉醒,创新思维,寻找新的发展方向。

  湘江两岸,绿意盎然。湖南日报传媒中心正在崛起,成为几代湖南报人新的希望。

  在长沙市大河西先导区,占地近1000亩的湖南日报报业文化城让全国同行瞩目。作为十一五时期湖南省重点工程项目之一,湖南报业文化城汇聚了报纸的采编、印刷、发行等产业链上的各大机构。其中,湖南日报印务分公司是中部地区产能最大的报纸印刷企业。在产业生产的外围,报业房地产开发如火如荼,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的“米地亚家园”开发已接近尾声。目前,集团正在启动报业文化城西面和南面200多亩产业用地的开发工作。

  在长株潭两型社会示范区建设的核心地带,湖南日报报业集团牵头开发的湖南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用地已在昭山风景区选定。一期建设用地200亩,集团将用5年左右时间,在这里建成一个以华声在线网络传媒及新闻培训中心为基础的、科技密集和人才密集的现代传媒产业聚集区,构建起一个新媒体研究开发及人才培训的优质平台。

  文化的力量无穷尽。湖南日报报业集团积极探索产业多元化发展新路,通过多种形式进军文化地产、文化旅游、文化产权交易、文化产业投资、文化艺术品收藏等多个产业。集团控股的联合利国文化产权交易所是中南地区首家文化产权交易所,是我省文化艺术品投资交易和文化产业投融资服务的综合金融平台。在湖南西部的千年商城,集团参股组建了湖南洪江古商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将洪江古城文化旅游开发与凤凰古城和张家界旅游市场融为一体。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正在深度融入文化强省建设的新征程。

  

  青春力量:

  华声上市,目标激活步伐

  65年征程中,华声在线——湖南日报航空母舰集群中的新军。这支“青年近卫军”引领着新媒体创新方向。华声谋求上市的过程,就是整合、激活内部资源的过程,就是精细化、高效化管理的过程。

  创办13年来,华声在线秉承“湖南味道,中华声音”立网宗旨,从论坛创新,到聚合创新,再到融合创新,已发展成为一个以互联网为核心,覆盖网络、杂志、报纸、手机、数字出版、户外新媒体的跨媒介、跨区域传播平台,成为一个融合不同业务形态和媒介形态的全媒体集团。

  2009年9月底,华声在线被正式列入全国重点新闻网站首批转企改制试点单位名单。2010年9月29日,华声在线股份有限公司创立,成为国内首家完成股改的地方重点新闻网站。

  2012年10月,三湘华声斥资1.7亿入驻湘江之滨的凯乐国际城和北京CBD中央商务区内的朝外SOHO。

  2013年,集团党组提出将集团时政类报刊采编以外的所有传媒业资产整体注入华声在线股份有限公司的实施方案,并通过省委宣传部上报有关主管部门。2013年底,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务院新闻办、中宣部先后批复同意了这一实施方案。这一方案的实施,将为华声上市扫清同业竞争、关联交易过多的障碍,同时也将完善、延伸华声在线的产业链条,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目前,华声在线上市的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基本完成,拟向中国证监会递交IPO申报材料。

  

  蓝色梦想:传统纸媒,在挑战中坚守

  长期以来,湖南日报已形成“采编、广告、印刷、发行”固有格局。在新媒体的不断冲击下,纸媒的生存成为紧迫的问题。

  是加快融合,还是固步自封?湖南日报毅然选择了前者。创新融合中,湖南报人没有妄自菲薄。作为拥有65年辉煌历史与文化厚度的湖南日报,优势犹在。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凭借着用心打造的公信力和影响力而积累着舆论的力量。在一个个重点叠出、热点纷呈、难点频现的重大历史节点上,各大媒体始终聚焦主战场,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放大好声音,主动把镜头、版面对准经济建设主战场,用湖南故事形象地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通过一系列新媒体平台延伸主流舆论声音,坚守导向,恪尽职守,高端发声,向省委、省政府和广大受众交出了一份份满意的答卷。

  典型引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湖南日报的传统。袁隆平、戴碧蓉、文花枝等全国重大典型率先从湖南日报“走出”,影响深远。

  “三贴近”、“走转改”,成为湖南报人的行为习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带铺盖下乡,蹲点采访;八十年代跋山涉水,采写湘西纪行、来自贫困县的报道;深入1998年特大洪灾、2008年特大冰灾第一线,弘扬“抗灾精神”;2012年,“蹲点长安营”,“探访湘江边最美乡镇”;2013年,“四水探源”,走进“干旱走廊”……湖南报人的足迹,遍及三湘四水。

  关注大事,气势恢宏。一年一度的“两会”报道,量大质高,年年有新意,岁岁有亮点。2014年,改革进入“深水区”。湖南日报吹响“改革集结号”,摆开“热点话题谈心录”,展示“穿越时空的力量”……

  新媒体前景美好,传统媒体不可或缺。在融合中拓展空间,在创新中谋求发展。

  紫

  紫气东来:谁持彩练当空舞

  湘江北去,紫气东来。两岸三地七彩桥。65年的探索与奋斗,65年的积淀与升华,湖南报人具备了创造更加辉煌业绩的能力。一手抓媒体,一手抓产业,浓墨重彩地描绘新的发展画卷。

  今天的湖南日报报业集团,正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以坚定不移做大做强湖南日报,坚定不移做大做实集团公司,坚定不移做大做优华声传媒“三个坚定不移”为战略目标,不断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向着建设国内一流的现代传媒集团阔步前进。

  当湖南日报报庆70周年之际,仰望更加雄伟壮丽的七彩桥,湖南报人又是何等的自豪!

  下一页:高扬党报旗帜——写在湖南日报创刊65周年之际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