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中山亭今日"旧装"亮相 门口增孙中山铜像

2013-10-18 08:16:12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记者 田芳 实习生 蒋云侠 通讯员 欧阳文芳] [编辑:刘颖]
字体:【

  绿草成茵的广场、即将揭幕的孙中山铜像,修葺一新的中山亭一派整装待发的新气象。 均为李锋 摄

2012年,整修前的中山亭。

一楼展厅的孙中山油画像栩栩如生。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最后的整修清理工作。

  记者 田芳 实习生 蒋云侠 通讯员 欧阳文芳

  “这次对中山亭建筑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实施提质改造,可以让老一辈重拾83年前的记忆,让年轻一辈更好地读懂长沙文化内涵。”长沙市图书馆馆长王自洋说。经过闭馆整修近10个月,中山纪念亭今日起重新免费向市民开放,孙中山铜像今日正式揭幕。昨日,记者提前来到中山亭探营,只见亭外绿草成茵,纪念馆内孙中山油画像栩栩如生;晚上,主楼建筑上新装的灯光辉映时钟,整个中山亭面貌焕然一新。

  外观

  中山亭耸立在绿岛中

  四周是如茵的碧草,中山亭耸立在绿岛中。

  中山亭之前是有围栏的,这次拆除了围栏,使中山亭与四周街区融为一体,“围栏会让参观的市民对中山亭产生一种隔阂感,而拆除之后的开放式管理,会给市民更多的亲切感,是公共文化设施更加便民的一个体现。”王自洋告诉记者,绿岛路沿石容易被车胎碰撞的部位都设计成弧形,这是考虑到绿岛位于中山路与黄兴路交会处,来往车辆的交通安全问题。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剑飞非常关心中山亭提质改造工程,多次到现场对工程进行悉心指导,要求提质改造后的中山亭成为经典历史文化建筑和城市街区精品景观。

  中山亭正门前坪,左右各有一棵樟树,右边的樟树下立着两块大石头,上面分别刻着“平等”“博爱”。挨着亭子的右边是排成两列的雪松,雪松的后面是一棵老樟树,给中山亭增添了肃穆之感。“前坪右边这棵樟树是这次维修时从绿地后面移植过来的。”中山亭管理员杨太平向记者解释着绿岛上的景观“大迁移”,“刻石也是从绿地后面的大樟树下移到前面来的。改造以后,感觉比以前好多了!”

  这次提质改造最大的亮点,便是新增加了一座孙中山铜像。铜像屹立在中山亭的正前门外,今日正式揭幕。

  亭内

  孙中山油画像栩栩如生

  进入一楼展厅,正面便是一幅孙中山先生的油画像。据介绍,这张规格为1.04米*1.3米的油画,由长沙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数字媒体艺术系副教授刘洵根据孙中山先生照片临摹。“创作时最大的困难,就是创作主角带来的压力。”刘洵说,因为画的是孙中山这么一位伟大的人物,因此“我时时刻刻都在找孙中山先生的‘神’,只有这样这幅画才会有灵魂。”

  展厅的四周墙上,是介绍孙中山生平及其精神为主题的展览。展览分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辛亥革命与湖南”、“风雨中山亭”三大部分,完整呈现了孙中山生平事迹和湖南革命党人在中国民主革命中作出的伟大贡献。展区里,让人眼前一亮的是触摸屏,参观者可通过触摸屏浏览相关网站和页面。

  在设计上,天花板和地板上下呼应的“铁血十八星旗”图案独具匠心。“铁血十八星旗”又称为铁血旗、首义之旗,是武昌起义胜利的标志。1911年10月10日,武昌义旗一举,各省云起响应,一场全国规模的革命运动迅速兴起,最后导致清王朝的终结。

  整修

  主楼建筑恢复83年前风格

  重新开放后,一楼作为展览陈列场所供市民免费参观,二楼主要用于与孙中山有关的文化研究交流,亭顶是安装钟的空间。

  王自洋介绍说,中山亭1930年的主楼是两层建筑,由于历史原因,在之后的改造修缮中,越来越远离了建筑原貌。这次整修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彻底摒弃商业化的做法,实现了对主楼建筑的“复制”与“粘贴”。主要是恢复原中山亭二层的结构,拆除了原来3.4米、6.6米两个标高处的楼面,在5.85米标高处设置钢筋混凝土楼板。同时,将楼梯起步恢复到进大门左边靠北向外墙处,与始建时的位置一致。记者对比以前的历史图片,发现眼前的这座建筑与83年前的原建筑风格相差无几。

  杨太平说,“以前的展览主要集中于二楼和三楼,这对一些老人来说非常不方便,现在将展区定在了一楼,市民即便是路过这里,走进来就可以参观,非常方便。”“夜晚的中山亭更加漂亮!”他告诉记者,在这次的修缮中实施了“亮化”工程,在一楼、二楼、塔顶安装了多盏投光灯。夜色之下,中山亭楼房的光芒与旁边高楼的灯光交相辉映,甚为靓丽。

  亭顶四面钟准点报时

  很多老长沙人对中山亭最深的印象,便是亭顶的四面时钟。今日起时钟重新开启。“有蛮准。”杨太平笑着说。

  1930年2月3日的长沙《大公报》和湖南《国民日报》都曾报道,“市政筹备处,拟在省政府前坪,建筑标准钟楼。兹该项钟楼,业已开始建筑。就前照壁墙址,建筑一中山亭,上置标准钟。”这是长沙最早出现的给市民对时的准点报时时钟。之前,长沙是通过天心阁放午炮的方式报时。据记载,中山亭最初的钟是德国西门子原装进口。当时在长沙城内共有9座“子钟”,在原织机街的长沙市电报局内设有“母钟”一座,通过当时最先进的电线同步驱动所有“子钟”,确保全市时间精确。“文夕大火”时,中山亭钟楼上钟正指向“4时37分”,记录了长沙焚城时的悲怆时刻。后来,德国钟陆续丢失。2002年,中山亭全面修缮时,长沙从青岛购进了国产巨型四面钟,沿用至今。

  “由于工作时间过长,时钟会出点小毛病,这次我们对它进行了机芯维修。”杨太平说,除了技术改造,钟塔内部还安装了散热空调,确保时钟不出问题。

  释疑

  修地铁会不会危及中山亭?

  根据长沙地铁线网规划,地铁1号线从五一广场沿黄兴路径直北上。建设地铁1号线时,盾构机从距离中山亭地面大约16米以下通过,也就是说距离中山亭基脚至少有12米,因此基本不会影响中山亭。为确保安全,长沙市轨道交通集团公司已通过在四周打桩的方式对其进行保护,密密麻麻打上桩基,灌上水泥浆,将中山亭周边围起来,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止水空间,防止中山亭建筑在盾构机来临时因水土流失而下沉。

  链接

  中山亭历次修缮记录

  中山亭原为清朝中期建筑,咸丰三年(1853年)重修。当时的清提督衙门位于今天的市青少年宫,中山亭位置驻扎着保卫衙门府的“先锋卫士营”,因此这一建筑叫做先锋厅。

  1930年,修筑中山路时,与先锋厅主楼相连建起了附属钟楼。为纪念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经中华民国湖南省政府批准命名此建筑为“中山纪念亭”,成为湖南人民纪念孙中山先生的标志性建筑。

  1996年1月,中山亭发生火灾,烧毁了原建筑门、窗、楼梯、楼板等木构件。这次大火后,中山亭进行了大规模改造,主楼两层改建成三层,完全改为砖混结构。

  2002年拓建黄兴北路时,对中山亭作了全面修缮,但没有恢复其本来面目,而是将钟楼扩建了门洞,加盖了洗手间,甚至楼顶还搭建了厨房、厕所等。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