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年看资本的窗为“文化湖南”一扇一扇打开

2013-05-12 17:38:33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肖欣] [编辑:周舜]
字体:【

  省委书记徐守盛视察湖南日报印务中心。

  2013年5月17日,深圳。这座具有中国改革开放地理象征意义的海滨城市,将第九次迎来中国唯一一个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的文化产业博览会。

  对于湖南文化产业,这将是一次富有历史感的回顾,更是一次面朝大海的未来畅想。

  在湖南,传媒业扮演了文化产业领航者的角色。十多年前,一批以湖南广电为代表的湖南媒体人异常敏锐地凭借对“产业”的前瞻性把握,打开了资本的第一扇窗,带动湖南文化产业异军突起。今天,以华声在线成为全国首批拟上市的地方新闻网站为标志,又是一群敢于开拓创新的湖南媒体人,牢牢把握新媒体的趋势,打开更多的资本之窗,迎接新一轮的产业突破。

  一部湖南传媒产业的“进化”简史,折射了湖南甚至中国文化产业的变革与发展。

  壹 不平静的1995

  1995年,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方兴未艾。对于中国传媒业来说,这注定是一个不平静的年份。

  新年元旦这一天,成都街头悄然出现一份名叫《华西都市报》的新报纸。这份第一次以“都市报”冠名的报纸,立刻引发全国各大城市省级党报创办市场报的热潮,中国报业大战由此拉开大幕。

  而在今天被视为互联网英雄的马化腾和马云,此时还未出道。一个在自己家里拉了5条电话线,摆了8台电脑的深圳“马站长”,一个在这一年的遭遇则类似好莱坞大片:一位杭州英语老师偷偷作为一个高速公路项目的翻译,和项目组一起赴美谈判而遭到对方持枪绑架,逃脱后,去赌城赢了600美金,平生第一次接触传说中的互联网……

  湖南人的客厅里,闯入了新角色

  这一年,对于湖南传媒业来说,同样不平静。全国各地创办都市报的热潮,令湖南日报社的决策者们坐不住了。6月30日,湖南日报社一群年轻的编辑记者们走上街头,将一份名叫《三湘都市报》的新报纸发送到行人手中。这群年轻的湖南报人绞尽脑汁思考,怎样才能抢到鲜活的独家新闻,让读者爱看这份新报纸?对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的敏锐把握,使这份新报纸迅速赢得了读者的心,成为湖南人客厅里的抢手货。

  这一年年底,湖南人的客厅里还闯入了“湖南经济电视台”这个新角色。这个新角色,则担负着刚上任两年的湖南广电第一任掌门人魏文彬改革电视、产业突围的重任。

  有个故事很多人已耳熟能详。1993年,43岁的魏文彬出任厅长,花了三个月时间研读一份美国传媒产业报告的“产业”二字。1995年年底亮相的“湖南经济电视台”,就是这位年轻厅长的试验田。他大胆启用一位名叫欧阳常林的正科级干部当经视台台长。因为与琼瑶一起拍摄电视剧,欧阳常林成为湖南广电最早有影视节目公司运营经验、最早具有文化市场意识并且懂得市场游戏规则的人之一。他所熟悉的港台电视的大众娱乐元素,成为湖南广电立身之本。

  能量爆发的湖南广电,带动了整个湖南文化产业的异军突起

  几乎是一种直觉式的敏锐和前瞻,魏文彬执掌的湖南广电一步步脱胎换骨。实践证明,魏文彬的路子走对了。1999年,号称中华传媒第一股的电广传媒上市,第一个闯入资本市场,湖南广电迅速向一家现代化的传媒集团蝶变。

  当资本的第一扇窗朝着湖湘传媒打开,能量爆发的湖南广电,带动了整个湖南文化产业的异军突起,形成广电、出版、动漫、演艺四轮驱动的格局。2005年,湖南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已达271.08亿元,占GDP的比重为4.2%。这一年,一档名叫“超级女声”的选秀节目风靡中国,不仅将湖南电视的娱乐风潮推向巅峰,更成为当年一个不堪重负的社会话题和复杂敏感的社会现象。

  尽管面临过度产业化、娱乐化的争议,但湖南广电已成长为湖南文化产业引以为傲的品牌。在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第九届文博会湖南馆嘉宾陈少峰看来,湖南广电的崛起,使文化底蕴深厚的湖南,颇为难得地把握了文化产业大众化娱乐和传媒的核心基因。这种把握,不仅为湖南文化产业发展赢得先机,更为湖南文化产业培育了一批难得的产业人才。

  贰 世纪之交的转型突破

  2000年,新世纪元年的钟声迎来了中国报业的黄金年代。由党报衍生的各类市场报在各大省会城市大显身手、此起彼伏。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悄然兴起,传统报业随后开始遭遇了最强劲的对手。寒冬来临,传统媒体开始了艰难痛苦的转型突破和自救行动。

  “通过新媒体扩大和延伸党报的影响力,用新技术和新媒体来增值传统报业。”

  2005年,创刊于1949年的《湖南日报》迎来了一位新的掌门人,覃晓光。

  这位常穿一双布鞋、有着儒雅书生气质的湖南人,从湖南电视台一线记者做起,经历了湖南广电的改革洗礼与产业训练。此刻,他敏锐地捕捉到汹涌而来的互联网技术为传统媒体带来的新机遇。面对一片“报纸将死”的论调,覃晓光认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不是你死我活的取代关系,而是水乳交融的互补关系。“完全可以通过新媒体扩大和延伸党报的影响力,用新技术和新媒体来增值传统报业。”

  正是这种清醒与睿智,覃晓光为湖南日报这家有着六十年历史的党报,带来了新锐的改革思维、市场意识和产业经验,开启了中国党报集团改革的新气象。

  2006年10月27日,在武汉举办的首届中国中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签约仪式上,湖南日报报业集团的一个签约项目引人注目:湖南在线与北京一家公司投资3000万元共同创建全球最大的新闻聚合网站——华声在线。

  2008年开始,覃晓光牵头设计了一个大胆的资源整合方案,将三湘都市报、湖南在线、华声在线等媒体实行融合,组建三湘华声管委会和华声在线股份有限公司。由董事长薛伯清领军的华声在线,从此成为湖南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产业建设突飞猛进的尖兵。

  2009年3月3日,湖南日报社成立60年之际,三湘都市报与华声在线正式合为一家,成功开辟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创新之路,率先走进全媒体时代,连续三年经济高速增长。

  同年9月,华声在线被中宣部、国务院新闻办确定为全国首批10家重点扶持上市的主流新闻网站之一,也是唯一一家列入名单的中部地区新闻网站。

  “覃晓光微笑着按下开关,湖南报业这部巨大的媒体机器正在轰鸣中全速向前。”

  在2010年举办的第六届深圳文博会上,覃晓光获评“湖南文化产业领军人物”称号:“从政府高官到报业巨头,常人还在不可思议,他却轻松完成了职业生涯的一次跨界。他接手后的湖南日报报业集团,又再次让常人感叹出更大的不可思议。新一轮报业改革蝴蝶振翅,跳出湖南办媒体,跳出报纸办报纸,覃晓光微笑着按下开关,湖南报业这部巨大的媒体机器正在轰鸣中全速向前。”这一年,湖南传媒业在资本市场风生水起。

  2010年10月28日,中南传媒成功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成为中国第一只全产业链整体上市的出版传媒股。12月15日,“中国民营书业第一股”天舟文化在深交所创业板成功挂牌交易,被称为中国新闻出版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其掌门人肖志鸿,年轻时曾以木匠为生,他从黄泥街上的一间小书店出发,历经数十年打拼,终于打开图书出版发行行业民营资本“有序进入”资本市场的“第一扇窗”。

  叁 新时代的新起点

  2013年,历经十多年发展的中国文化传媒业,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2011年10月,第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强国”的国家战略,成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里程碑。2012年,“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明确提出“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而在投资者看来,随着互联网对人类生活方式的全方位渗透,以新媒体为主的文化传媒业,将是文化产业的最后一座“金矿”。

  此时,历经十多年改革开放的中国,也走到改革的深水区,一场更猛烈的文化改革大潮已经到来。

  湖南日报传媒大厦奠基,见证一家党报媒体集团强劲的后发之力

  2012年7月1日, 长沙市芙蓉区松桂园。湖南日报传媒大厦举行隆重的奠基礼。4年后,在这个承载几代湖南日报人记忆、见证湖南报业历史的地方,一栋总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计划投资16亿元的现代化大厦拔地而起,成为湖南文化产业的新地标。

  历经全面的、系统化的改革之后,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湖南日报社爆发出了一家党报媒体集团强劲的后发之力。集团投资的洪江古商城文化旅游产业投资股份公司,首开媒体参与文物保护、旅游资源开发先河;集团控股的联合利国文化交易所,开辟文化艺术品新型交易平台。2012年10月18日,华声在线股份有限公司和三湘都市报,乔迁长沙湘江边的凯乐国际大厦。临湘江、伴麓山,湖南日报人展开了湖南新媒体面向资本蓝海的美丽畅想。

  2013年4月18日,一则《我是歌手》栏目组获得湖南卫视台长吕焕斌100万元嘉奖令的微博,引来众多网友的吐槽。

  2012年上半年收视率低迷的湖南卫视,在新年凭借一批创新栏目打了一个翻身仗,以骄人业绩回应“芒果烂了”、“湖南卫视不行了”的质问。《我是歌手》的飘红,被视为刚接任湖南广电第三任掌门吕焕斌的得意之作,也被视为广电第三轮改革的成果初现。而此前广电与盛大、淘宝、腾讯等新媒体公司合作,创建跨媒体互动传媒平台、快乐购等列入上市计划的新媒体战略布局,也标志着传统电视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步伐加快。

  华声在线冲刺上市,一场影响深远的民族互联网改革浪潮已经来临

  2013年4月29日,阿里巴巴与新浪微博公司达成入股协议,中国互联网的生态体系开始自觉的融合。

  这是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全面渗透,互联网俨然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制高点,国家竞争的战略高地,也是改变世界的战略高地,主宰着未来世界的变迁。 互联网产业也成为中国文化传媒产业的支柱型产业,对国家信息安全有着重大的影响。2013年2月以来,美国面对中国掀起咄咄逼人的“网络战争”,被称为中美新的“上甘岭战役”,再度引发人们对中国信息主权的强烈关注。

  2009年5月30日,微软公司切断古巴、朝鲜、叙利亚、伊朗和苏丹5个国家的MSN服务引起轩然大波。外来资本几乎占领中国互联网产业的严峻事实,引发中国网民关于“信息主权”的警醒。据中国B2B研究中心对外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外资控制调查报告》统计,当时在海外上市的中国互联网企业14家,达150亿美元。“中国庞大的互联网企业正坐在外资的火药桶上,点燃火药桶的导火索捏在境外资本的手中。如果互联网企业的主流被外资控制,其影响力不亚于一个国家的军队由外国势力控制,引发的潜在后果将十分严重。”

  2012年4月27日,被形容为“中国官网第一股”的人民网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这是第一家在中国A股上市的新闻网站,第一家在A股整体上市的媒体企业,被称为具有标杆意义。此举也凸显推动官网改制及上市,通过资本力量做大做强的中国传媒业改革思路。

  一场富有国家战略意义、影响深远的民族互联网改革浪潮已经到来。紧跟人民网之后准备冲刺上市的华声在线,已成为勇敢的弄潮者、改革的亲历者。董事长薛伯清也获评“中国新媒体十大领军人物”称号。

  18岁成人礼,见证湖南文化产业的发展历史

  2013年5月17日,第九届文博会将在深圳举办,这是十八大之后中国文化产业的第一次全面展示,也是“文化湘军”的新亮相。湖南日报报业集团成为湖南主展馆的承办单位。国务院参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名誉所长夏斌,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香港睿智金融集团主席胡野碧等一批重量级专家,都将受邀齐聚盛会,并成为湖南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顾问,共谋湖南文化产业未来发展大计。

  2013年6月30日,当年引领湖南报业改革的《三湘都市报》将迎来18周岁生日。这家一出生就有着强烈改革基因与市场基因的报纸,和华声在线一起站到了资本市场的大门前。上市,将成为这家历经18年报业改革风雨的媒体18周岁的成人礼。

  当资本的窗朝着湖南的电视、报纸和网络一扇一扇打开,湖南文化产业也将绽放更灿烂的青春年华。

  ■文/记者 肖欣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