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6日,两万余名群众聚集在贵州省遵义县白锦南街,悲迎在四川雅安不幸遇难的抗震救灾志愿者汪策(女,32岁)骨灰“回家”。汪策于4月22日下午在前往芦山地震灾区送药的途中被巨石击中,不幸身亡,被誉为“最美英雄”。 新华社 图 26日是四川省芦山“4·20”7.0级强烈地震发生后的第七天,也是地震遇难者的“头七”。为悼念地震遇难同胞,四川省政府决定,2013年4月27日为全省哀悼日。
27日,四川省将停止公共娱乐活动,8时2分起,全省人民默哀3分钟,届时汽车、船舶鸣笛,防空警报鸣响。
按照中国人“烧七”的习俗,从逝者卒日算起,丧家每隔7天就要举行一次烧纸祭奠,共有7次。
据统计,截至24日18时,四川芦山“4·20”7.0级强烈地震已造成196人遇难、21人失踪、13484人受伤,其中重伤995人。其中,雅安8个县有176人遇难、19人失踪、12030人受伤,其中重伤995人。
■据新华社
震区七日:生活在废墟间渐渐恢复
20日8时02分,一场7.0级的强烈地震将四川芦山撕裂。
此时,离汶川大地震5周年纪念日只差22天。这里,距汶川震中映秀直线距离仅95公里。
迄今已过七日。生活在废墟之间渐渐恢复。
响应·中国速度
55秒后,地震信息向全国发布
北京。20日8时02分。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监测大屏幕上,心电图一样的地震波线剧烈跃起,尖利的报警声随之响起。
地震冲击波迅速蔓延,四川雅安、成都、广元、绵阳、德阳等19个市州、119个县受灾……
55秒后,地震速报系统将地震信息向全国发布。
灾情十万火急,迅速传到中南海。
习近平总书记立即指示,把抢救生命作为首要任务,千方百计救援受灾群众……
不到半小时,国务院有关部门紧急赶赴灾区组织抗震救灾工作;四川省应急预案启动,四川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分别赶赴芦山……
13时许,一架专机从北京西郊机场腾空而起。受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委托,李克强总理飞赴灾区指导抗震救灾工作……
芦山医院大院内,病人已被安全转移到这里。震后仅仅5分钟,医院就来了二三十名伤员。
……震区内外各种救援力量迅速集结。
震后不到10分钟,成都军区,一道道指令从司令部作战指挥室接连发出,两个小时内,成都军区和武警部队4000余名战士已赶赴灾区。
此时,全国各地救灾物资,各种专业救援队,四川的救灾队伍、志愿者也开始向芦山、宝兴驰援……
灾后一小时,首批12支医疗队近200名医务人员奔赴灾区。
……
救援·中国力量
当天灾区就收获75笔物资捐赠
强震让芦山、宝兴、天全三个县的16个乡镇通信中断。卫星电话、小型卫星基站,通过直升机空降“孤岛”……61个小时后,重灾区恢复公众通信。22日,芦山、宝兴、天全三个受灾最严重的县城全部恢复供电。
震后第一时间,抢通生命通道。
20日深夜,四川路桥公司的一支抢通队伍由北向南往宝兴推进,翻越夹金山时,余震突如其来,山间巨石滑落,正在作业的25岁装载机手张磊与装载机一道,被砸下300米悬崖。一天后,他的遗体被找到,家中幼子才3个月大。
奋战34小时,21日18时30分,最后一处断路被抢通,南北抢险队伍会师,等在路边的群众欢呼雀跃着,迎接同时进入的救援队伍。
沿着生命通道,救援队伍和救援物资深入到了灾区的每个角落。
在芦山县城入口处的接收点,民政局工作人员杨菊正认真地登记着每一笔物资。在她的物资接收登记本上,20日当天就有75笔物资捐赠,有个人的,有企业的,有来自地震灾区的,有来自邻省的。第一笔捐赠是28箱矿泉水,杨菊隐约记得,那是一位20多岁的小伙子,来自汉源县。
截至26日12时,已有救灾帐篷8.72万余顶、棉被21.72万余床、衣物1.5万件、折叠床1.07万余张、食品和饮用水2454吨等救灾物资运抵震区。
社会爱心捐款,网络救助接力,志愿者走向成熟……
7天的时间长度,13亿人的生命宽度,万众一心,守望相助,攻坚克难,奋勇抢险。芦山救援诠释了“中国力量”的真谛。
重生·中国信念
村民准备收油菜
不少商家重新开业
26日清晨,震灾第七日。
芦山山谷间升起袅袅炊烟,村民们正盘算着收获山野的油菜。县城里,卤鸭酱肉已摆上了摊儿。超市、五金店,几乎每一条街道,都有重新开业的商家。
生活在废墟之间渐渐恢复。
帐篷学校里,传出琅琅的读书声。
当老师提出让同学们想象未来的家时,他们挤在简易画板前画出了各式各样的新房。
六年级的杨洋画了一所带翅膀的房子。她说,有翅膀就能飞,地震来了也不怕。
灾难,让这个伤痕累累的老城更加坚定从容。
俄罗斯记者苏迪明,曾参加过2008年汶川地震报道。在芦山,他惊讶地发现,受灾群众并没有想象中的恐慌,他们还拿出方便面,热情地招待他。他说,我所见到的中国政府和群众应对灾难从容镇定。
5年前失去儿子,这次地震又失去女儿的芦山芦阳镇居民岳凤琼,从自家残破的小卖部里拿出了吃的、用的,分给邻居。她还把孙女送去深圳亲戚家。“总得想办法先把房子建起来,那毕竟是自己的家。”这位经历了人间彻骨伤痛的母亲心中还有希望:“我们也许会去深圳打工,就在孙女身边,看着她慢慢长大。”
坚强、坚毅、坚定,这就是芦山人,中国的芦山人。
■据新华社
动态
震区学校
预计今日全面复课
雅安市政府副秘书长何卫平25日说,全市受地震影响而关闭的学校将争取在4月27日左右全部安全复课。
何卫平说,自23日起,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芦山地震震区学校按照从高年级到低年级的复课顺序,采取搭建帐篷、板房、简易教室和租房的方式,逐步复课。到目前为止,已有98所中小学复课,高三年级已全部复课。
■据新华社
近六成灾民
生活供水恢复
大灾面前,饮水问题为何总是令人揪心?
地震后,芦山县城地下输水管道遭受毁灭性破坏,供水被迫中断。在农村,除了少数村组实现集中供水外,多数农村供水设施比较简易,有的是十几户人通过一个堰池供应,有的是靠井水或山泉水。这些供水设施在大灾面前,显得脆弱不堪,震后很多水源点的水一时无法饮用。
其次,县乡基层一级缺乏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设备、管网损坏后,抢险维修能力不足,也制约了供水的快速恢复。
通过抢修供水工程,雅安市已应急恢复59.53万人生活饮水问题,占影响人口的58.6%,计划到5月10日实现让全部灾民“喝上安全的饮用水”。
■据新华社
省红十字会应急供水
救援队抵达芦山
华声在线4月26日讯 今天下午3点,连夜驰援灾区的中国红十字会(湖南)应急供水救援队已抵达芦山县龙门乡,志愿者们开始进行紧张的地形及水源勘测、选址、装置设备等工作,预计明天下午就能生产出安全卫生的饮用水供灾区人民饮用。
截至今天下午4点,省红十字会系统共接收救灾款物850多万元,其中现金130万多元,物资720多万元。省红十字会救援队的志愿者们今天下午还来到华西医院,看望因地震受伤的黄思怡小朋友,并受省红十字会委托送去慰问金人民币500元,同时转交美籍华人熊杰的捐款人民币500元,以及湖南湘潭爱心人士陈盛的个人捐款人民币500元。
■记者 徐焰 实习生 蔡平
感动的6天6夜
4月22日,宝兴县灵关镇安置点,帐篷里拥挤而温馨的“家”。
4月21日晚,宝兴县灵关镇,武警四川总队的官兵帮助转移受伤灾民。
4月23日晚,宝兴县灵关镇中学灾民安置点,参加救援的特警队员和衣而卧。
4月21日,芦山县铜头村,村民自发地做好饭菜,免费提供给路过的救援人员。
4月24日,宝兴县灵关镇中学灾民安置点,受灾群众得到妥善安置。
本报特派记者 郭立亮 刘尚文 摄影报道
4月20日芦山地震后,我们受报社派遣,第一时间赶赴震区第一线,到26日已奋战6天6夜。进入镜头的那一个个画面,直击心灵,让我们震撼和感动。这些感动,来自党和国家对救灾的高度关注,来自置生死于度外、坚持战斗在救灾一线的解放军和武警官兵,来自不等不靠、积极自救的受灾群众……
凌晨5时,病人来了……
本报记者 荆彩 徐典波
“快来人,我奶奶哮喘病犯了!”4月26日凌晨5时,记者借住的天全县小河乡临时医疗点的宁静被打破。
黑暗中,一个女孩搀扶着一位老大娘来到门诊点。壹基金救援联盟队员徐宙雄从椅子上弹起,快步走向老大娘,“快点准备止咳平喘药物,马上输液。”
徐宙雄赶忙给老大娘做检查。老大娘名叫杨明英,77岁了,因睡帐篷受凉,引发了哮喘病。陪同来的是她的孙女。
“我奶奶严重么?”“不要担心,主要是没休息好,受了凉,又患有支气管炎,加之体质虚弱,所以有点严重。这病好治。只是得马上消炎,平喘。”说着,徐宙雄已开始给病人输液。
输液半小时后,杨明英渐渐恢复正常,并微笑着向徐宙雄竖起了大拇指。杨明英的孙女则偎依在奶奶身旁,开心地笑了。“幸亏送来得及时。等会我给你奶奶开点药,记得回去让她吃。”
送走祖孙俩,帐篷内又恢复了之前的宁静。
“快看看我老婆怎么了?”9时刚过,一位男子扶着一位面色苍白的中年女子,急匆匆地走进帐篷。
“她有高血压吧!快扶到椅子上。”看到女子面无血色、满头是汗,徐宙雄根据多年从医经验,立刻拿起血压计。这时,女子开始从椅子上往下滑。“转移到床上,患者休克了。”安排患者躺下后,徐宙雄熟练地将血压计套上女子手肘上方,血压计显示200/120mmHg,“再测!”血压计显示50/30mmHg,徐宙雄对护士说,“快拨120!”
女子名叫高世芬,在旁的丈夫说:“我老婆有高血压,这几天动不动就头晕头痛、说胡话。”得知患者病史,徐宙雄说,“赶紧注射甘露醇!”
输液半小时后,高世芬慢慢抬起头:“我好些了。”
9时40分,120急救车赶到,徐宙雄将高世芬护送到天全县中医院。
徐宙雄是岳阳市岳阳楼区梅溪乡卫生院的一名医生,也是岳阳市江豚保护协会经专业培训的志愿者,当志愿者已有20多年,志愿服务时间已经累计超过2000个小时。雅安地震发生当天,徐宙雄应省公益联盟壹基金之邀,来不及回家就与10多位志愿者携带了价值约50余万元的物资、药品,第一时间赶往灾区。21日进入震区后,他每天只睡5个小时,嚼饼干吃泡面,在芦山县龙门乡、天全县小河乡巡诊,已经累计诊疗了130多名灾民。他说:“我上学时父亲中风,我也为此差点辍学,是好心人帮助了我。从那时起,我就下定决心,在我有能力时,一定要尽自己力量为有需要的人做点事。”
“家人支持你么?”记者问道。
“昨天我在广州上学的女儿打来电话说‘爸爸,好棒’!”徐宙雄满脸幸福。
“我希望以后没有灾难。但如果灾难发生,无论我在哪里,都会第一时间赶到。”徐宙雄说。(本报天全4月26日电)
责编:张梅
来源:华声在线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