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方式、调结构”湖南第一季度经济形势解读

2010-05-17 07:40:05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记者 唐爱平 吐鲁番日报记者 马英珍] [编辑:刘乐]
字体:【

 

    【经济亮点】

     今年以来,我省工业生产在去年增速较高的基础上实现了高位运行,企业效益在综合成本不断攀升的情况下实现了大幅增长。

    工业经济高位运行。一季度,全省规模工业企业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3234.76亿元,同比增长46.0%;完成增加值1067.22亿元,同比增长27.4 %,比全国平均水平高7.8个百分点。全省14个市州均不同程度增长,其中5个市州增速在30%以上。

    工业效益持续好转。随着市场转暖,全省工业产销情况逐步好转,有色、钢铁等工业品出厂价格回升。38个大类行业中有36个行业实现盈利,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149.19亿元,同比增长63.7%。企业盈利能力增强。

    产业结构继续优化。一季度,全省高加工度工业实现增加值302.64亿元,同比增长38.3%,占规模工业的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2.0个百分点。六大高耗能行业实现增加值390.16亿元,同比增长25.1%,比全省平均增速慢2.3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势强劲。一季度,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完成总产值1144.32亿元,同比增长37.0%;实现利税118.9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6.0%;实现利润76.1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6.6%。

    技改亮点频显。衡管大管坯电炉烟气余热利用系统竣工投产;我国首款低碳、节能、静音城轨车辆在株洲下线;首家风电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落户湘潭;湖南首个环保产业园在长沙高新区挂牌成立;江麓容大车辆传动新基地投产,标志我国自主研发的无级自动变速器开始批量生产。

    省经信委主任 谢超英

   【权威解读】

    总体来说,我省今年一季度工业经济发展速度好于预期,有望继续保持高位运行态势。但下阶段保速保位、保煤保电压力较大,保增长与转方式调结构、保持较快发展与资源承载能力、较好的发展速度与脆弱的能源供应等深层次矛盾仍然突出。

    具体到工业产业结构,就是高耗能行业比重大,产业层次整体水平不高;高新技术含量比较高的产业所占比重还太小;技术含量、附加值高的产品不多,市场竞争力弱;大企业实力不强,小企业活力不足。

    促进我省工业经济在新的更高起点上又好又快发展,应该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创新发展为动力,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运行调节和要素协调为保障,促进传统产业高新化、优势产业集群化、新兴产业集群化,着力打造大产业、大集群、大园区、大企业、大品牌。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把全面实施“四千工程”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核心举措。做大做强优势产业、骨干企业、重点集群和工业园区。推动冶金行业以及工程机械、精品钢材、有色金属材料等3个子产业工业总产值迈上千亿元台阶;集中资源扶持长沙工程机械成为千亿产业集群;积极组织园区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支持“四千工程”企业产业配套园建设,打造千亿园区;推动华菱集团主营业务收入达900亿元以上,力促有色控股、中联重科、三一重工、湖南中烟等4家主营业务收入突破500亿元,加快培育千亿企业。

    把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低碳经济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主攻方向。抓紧研究出台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措施,科学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支持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信息、生物、航空航天等七大战略性产业。

    把加强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中心环节。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广泛运用低碳技术、信息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重点推动钢铁、化工、有色、建材等传统产业、高耗能产业的 “两型”化、低碳化改造,引导全省工业走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绿色发展模式。

    把加快企业兼并重组和淘汰落后产能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手段。充分发挥差别电价、排污收费、安全和技术等标准的约束作用,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投资和“两高一资”产品出口,为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腾出发展空间,推动结构调整取得实质性进展,增强全省工业整体素质。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