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富民强省——新湖南六十年画卷》序言

2009-10-05 08:51:18 [来源:湖南在线—湖南日报] [作者:张春贤] [编辑:张建平]
字体:【
    中共湖南省委书记 湖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张春贤

    今年,新中国迎来60华诞,湖南也迎来和平解放60周年庆典。

    60年前的10月1日,当毛泽东同志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候,中国人民不禁热血沸腾、感慨万千,满怀激情为新时代的来临而欢呼、而祝福。此前的8月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长沙市民的热烈欢迎中隆重入城,湖南人民翻开了建设和发展新湖南的崭新一页。 60年弹指一挥间,湖南人民经历了艰辛的起步,也经历了曲折的发展,更经历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富民强省的辉煌年代。60年今昔对比,翻天覆地、沧桑巨变!

    我们难以忘记,和平解放之初的湖南,满目疮痍、百废待兴,加之匪患严重、敌特嚣张,社会极不稳定,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面临严重的挑战,党的建设面临新的考验。但是,党领导湖南人民通过接管建政,剿匪反霸、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实行土地改革和其他各项社会改革,短短三年时间,就医治了战争的创伤,整治了国民党统治时期留下来的百孔千疮的烂摊子,扫荡了旧社会的一切污泥浊水,迅速实现了民心安定、社会秩序稳定、社会风气的根本转变,同时社会生产力得到很大恢复,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初步改善。

    我们难以忘记,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改革开放前的29年,通过大力发展经济、文化事业,湖南的整体实力明显增强。“一五”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带动了湖南工业的发展,诞生了株洲、湘潭等一批工业新城。贯彻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湖南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成功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初步建立和逐步完善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实施民族区域自治。社会主义建设如火如荼开展起来后,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工业方面,建设了一批大中型骨干企业,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农业方面,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建设起韶山灌区、欧阳海灌区等大型灌区和成百个大中型水库,许多基础设施至今仍在发挥重要作用;坚持杂交水稻的研究,每年有两三万人到广东、广西、海南繁制稻种,使杂交水稻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1970年至1978年,按照毛泽东同志的指示,湖南开始工业省的建设,为今天我省推进新型工业化打下了一定基础,积累了初步经验。

    我们更难忘记,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使三湘大地焕发出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机。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到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改革的全面展开;从设立开放开发试验区,“以开放对开放,以开放促开发”,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的基本形成;从建设“五区一廊”、“一点一线”,到“3+5”城市群发展和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建设。历届湖南省委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是硬道理,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全省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大幅改善,实现了由温饱不足向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在加强经济建设的同时,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加强,全省经济社会呈现又好又快的良好发展态势。

    新中国、新湖南60年,斗转星移、日新月异。60年的深刻变化充分证明,党的领导是决定一切的。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艰难困苦中奋起、在艰辛探索中前进、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完成了历史赋予的光荣任务,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并将长期执政,这是人民的意愿,这是历史的选择。我们一定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60年的快速发展启迪我们,一定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探索符合省情、顺乎民心的发展路径。第一任湖南省委书记黄克诚从解放之初的湖南实际出发,认为湖南工作重点在一段时间内还必须放在农村,创造性地执行了中共中央的方针政策;同时,适当缩小“三反”、“五反”中打“老虎”的运动规模,减少了冤假错案的发生。在“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湖南省主要领导针对“浮夸风”、搞供给制、大炼钢铁、办公共食堂等都提出过不同意见,并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进行过纠正。省第七次党代会提出“兴工强农”,第八次党代会提出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进程,都是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决策。党的十六大以来,特别是省第九次党代会以来,湖南省委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富民强省的宏伟目标,明确了推进“一化三基”、加快“两个转变”、建设“三个强省”、守住“四条底线”等战略思路,得到了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的一致拥护和高度认同,全省各族人民朝着科学跨越、富民强省的宏伟蓝图阔步前进。

    60年的辉煌成就告诉我们,一定要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发展的活力和动力。正是由于把握了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总体方向,不失时机地推动各项改革,加快实现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转变,才形成今天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正是由于积极推进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村税费制度和农村综合配套改革,才使“三农”工作不断得到新的加强;正是由于不断深化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改革,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才使企业活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正是由于稳步推进计划、物价、流通、财税、金融、投资等的体制改革,才初步建立了现代市场体系;正是由于加快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领域的改革,社会建设才有今天的蓬勃发展。同时,也正是由于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大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积极开展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和经济技术合作,使得全省开放度不断提高,湖南正逐步走向世界。

    60年的风雨征程昭示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要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保持社会稳定,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保证。邓小平同志曾尖锐指出,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事情也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我们必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人们承受能力的程度有机结合起来,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成功的一条宝贵经验。

    60年的非凡历程教育我们,一定要始终将人民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我们的决策才能顺乎民心、合乎民意。实践证明,推动改革开放的根基在人民,动力在人民。因此,围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们要努力做活人的文章。从改革开放之初的平反冤假错案与落实各项政策以解放干部,到广泛推行承包责任制以调动各行各业、各个方面的工作积极性;从扩大企业自主权,到推进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从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允许和鼓励人才合理流动,到建立和完善公务员制度,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选拔任用干部。近年来,湖南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坚持“三个不吃亏”的用人导向,创新选人用人机制;以新的视野选用人,不拘一格培养、选拔和使用人才,激发干部、人才队伍活力;以新的举措尊重人,开展大范围献计献策活动和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方式,广泛听取民意、集纳民智。全省上下朝气蓬勃,风清气正,政通人和。

    在隆重纪念新中国建立60周年之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委党史研究室联合编纂了《走向富民强省——新湖南六十年画卷》一书。该书深入研究新湖南60年的历史,生动再现新湖南60年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充分展示新湖南60年来经济社会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对于以史鉴今、资政育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富民强省战略,努力建设经济强省、教育强省、文化强省,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要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锐意进取,抢抓机遇,开拓前进,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增长、促进社会安定有序和谐,努力实现科学跨越,奋力开创富民强省新局面,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
今日热点
焦点图